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錢唐(1314年—1394年),明朝初年大臣,字惟明,號白石山人,象山丹城(今浙江寧波)人。
錢唐性情敦厚,學問廣博。元朝末年,兵荒馬亂,錢唐隱居於山林。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推崇明經,錢唐對策適宜(「對旨」),被授予刑部尚書,年五十餘。洪武二年,朱元璋詔令天下不必通祭孔子孔廟,錢唐冒險上書,認為孔子是萬世師表,堯、舜、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都是聖人,禮儀亦不能廢除,孔子孔廟當天下共祭。朱元璋一開始不予理睬,很多年後還是採納了這一建議。洪武三年,明太祖讀到《孟子》中「草芥」、「寇讎」的語句,認為「非臣子所宜言」,想要罷免孟子的配享,並詔令不得進諫,否則就以「大不敬」之罪論處。錢唐再次冒險進諫,說:「臣為孟軻死,死有餘榮」。朱元璋鑑於他真誠有理,後來同意恢復對孟子的配享[1]。
錢唐倔強,為人耿直,曾受詔講授《虞書》,始終站立,有人說他「草野不知君臣禮」,錢唐一臉正色說:「以古聖帝之道陳於陛下,不跪不為倨」。晚年,耳聾,辭官回鄉。洪武二十七年,去世[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