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接巴士(英語:Articulated bus)是指單一車體由兩個車廂連結在一起的巴士,也稱連節巴士連結巴士通道車巨龍車[1][2][3]。它的車廂通常由一個外部以保護波紋管封閉的樞軸接頭(關節)連接,構成較大的車廂內部空間,因此載客量更高(94-120),[4][5]而且可維持相當程度的機動性。

於日本千葉縣行駛的富豪B10M

掛接巴士通常用於巴士快速交通系統,全車長度約18公尺(59 英尺),而一般巴士的長度約為11至14公尺(36至46英尺)。掛接巴士的常見佈置是具有一個帶有兩個車軸的前半部,及一個帶有單車軸的後半部,驅動軸安裝在前半部或後半部。一些掛接巴士在最後面的車軸上有一個轉向裝置,與前轉向軸反向略微旋轉,使車輛能夠通過更狹窄的彎道,類似於在城市環境中常見的掛接式雲梯消防車。[6]掛接巴士的進階版是雙掛接巴士,它擁有兩個掛載車廂,容量約為200人,長度約為25公尺(82英尺),幾乎只用於高容量、高頻度的主幹路線和巴士快速交通系統。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歷史

Thumb
中國早期掛接巴士採用基於載貨汽車開發的底盤,如圖中車輛採用的底盤便衍生自濟南汽車製造總廠基於斯高達706RT開發的JN150型貨車

掛接巴士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在歐洲出現,30年代開始在美國出現[7]。1938年,美國Twin Coach試製了一輛47英尺(14米)長、58座掛接巴士「Super Twin」,但該型車的鉸接方向為縱向,供上下坡使用,而非後來常見的橫向鉸接車[8]。1940年,意大利伊索塔·弗拉西尼英語Isotta Fraschini制出TS40型斯洛伐克語Isotta Fraschini TS 40鉸接無軌電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意大利、匈牙利等國均開始着手開發掛接巴士[9],美國實業家亨利·約翰·凱薩凱薩汽車英語Kaiser Motors也於1946年制出第一輛鉸接公路客車[10]。1958年9月,上海電車廠試製出中國第一輛鉸接無軌電車,車身長16.5米,寬2.60米,高3.05米[11]。1960年代,鉸鏈式柴油巴士開始在上海街頭行駛,最多時鉸鏈式柴油巴士達5,000輛[12]

隨着掛接巴士的量產,早期在單機客車後加掛拖車的現象也開始減少[13]:178,部分地區甚至開始立法禁止拖車載客,如西德1960年7月1日起在道路交通許可規範德語Straßenverkehrs-Zulassungs-Ordnung中實施的禁止拖車載客條款。此後掛接巴士演化出前置引擎中橋驅動、中置引擎中橋驅動、後置引擎後橋驅動、後置引擎中橋驅動等構型[14]。1975年,首輛後置後驅掛接巴士在德國研製成功,1977年首款量產型後置後驅掛接巴士梅賽德斯-平治O305G投產。

2005年,上海巴士124路的鉸接柴油客車退役,上海街頭一度停駛鉸接柴油客車。2008年,上海巴士85路再度引進鉸接柴油客車。2020年8月25日,上海巴士85路的鉸接客車全部停運,上海淘汰所有的鉸接柴油客車[12]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8 sources

優缺點

掛接巴士的好處是當行走一些路程短、客量高而且沒有轉彎的路線時,可接載更多乘客,同時也可免卻乘客在雙層巴士上上、下樓梯的麻煩,而其靈活性又不比普通單層巴士甚至雙層巴士遜色多少。

在城市運營的某些情況下(例如在狹窄街道和急轉彎的地區),掛接巴士可能比傳統巴士發生更多的事故。據估計,倫敦的雙節/雙掛接巴士涉及行人的事故發生率是所有其他巴士的五倍以上,涉及單車騎士的事故發生率則高出兩倍以上。在雙節/雙掛接巴士約佔倫敦巴士車隊5%的時期,它們涉及所有與巴士相關的死亡人數的20%,這些統計數據最終導致它們被替換掉。[15]然而,這些安全統計數據可能部分存在偏差,因為這類巴士大都用在城市最擁擠地區的最繁忙路線上,拿來與所有的巴士相比較,才會使得它們看起來比一般的巴士更差。[16]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類型

Thumb
Thumb
連接部的構造

掛接巴士可分為前拉式和後推式。[6]後推式鉸接車均為後橋驅動,引擎位於車後部,採用液壓鉸接盤,這有助於低地板掛接巴士的製造。

多數前拉式掛接巴士的引擎位於前橋和中橋之間的地板下方,僅中橋為驅動橋。這一設計將車廂地板的高度約束為最低750毫米(30英寸),車廂內噪音問題較大[9],但成本較低,適用於狹窄或崎嶇的道路。也有一些掛接巴士的引擎置於車輛前部,此類前置引擎掛接巴士一般使用基於載重汽車總成(如斯高達706系列或斯太爾91)開發的底盤[17],但前懸部分難以安排車門,不利於實行無人售票[9]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應用

部分國家和地區沒有引進或生產此類巴士,如香港因地形環境因素未曽引進使用此類巴士。中國的上海及廣東省部分城市在1980年代至90年代末時掛接巴士在當時的公共運輸領域十分普及,2000年後逐漸消失。

台灣在2013年由臺中快捷巴士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引進掛接巴士,在2014年中上路營運。澳門在2017年由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首次引進掛接巴士,在2018年上路營運。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