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漢(朝鮮語:김봉한,1916年—約1966年)是朝鮮平壤醫科大學教授。曾於1962年獲得象徵國家最高榮譽的共和國人民獎。[1]
簡歷
金鳳漢生於1916年[2],並於1946年在首爾大學拿到醫學學位[2]。韓戰爆發後,金鳳漢隻身從韓國前往朝鮮[3],他的家人則留在韓國[4]。在到達朝鮮之前,金鳳漢曾經是韓國民主黨的黨員[4]。
金鳳漢曾任平壤醫科大學教研組主任。1960年,金鳳漢宣稱發現了穴位「小體」,朝鮮當局為此成立了「經絡研究所」。1963年,金鳳漢在《朝鮮醫學科學院雜誌學報》(Journal of the DPRK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第5期上發表了《On the Kyungrak system》的論文,這篇論文長達40頁,宣稱找到了經絡,並將之命名為「鳳漢管」(Bonghan duct)和「表層鳳漢小體」(Bonghan corpuscle)。
此次發現震驚全球醫學界;1963年12月14日,中國《人民日報》立即將全文發表在報紙上;大阪市立大學醫學部副教授藤原知組織了研究小組,進行重組回溯性實驗研究,但經過大量實驗之後並未發現「鳳漢管」和「表層鳳漢小體」的確實證據;奧地利的組織學權威 Von Kellner G 在同類研究之後指所謂的「鳳漢小體」只是一種胚胎發育期殘留下來的小器官,不可能有所謂的經絡功能。1966年,經絡研究所關閉,金鳳漢就此失蹤,據傳他因拿不出具體證據而跳樓自殺[5]。近代首爾大學教授蘇光燮(Kwang-Sup Soh)等人肯定其研究觀點[6][7],但仍有爭議。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