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363974°N 116.3953249°E / 39.9363974; 116.3953249 金錠橋是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前海東端出水口處的一座漢白玉石橋。[1]

簡介

1998年4月28日,中共北京市委中心組進行第六次學習,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應邀前去做報告,介紹北京城的歷史。他的報告題目為《從蓮花池後門橋》,在報告中,侯仁之介紹了北京城的變遷,強調「中軸線」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呼籲「保護中軸線」,「恢復後門橋下這段河道的水上景觀」。侯仁之的建議獲得中共北京市委領導的採納。2000年12月20日,蓮花池和後門橋遺址舉行了修復儀式。[2]

2000年,在修復萬寧橋(後門橋)的同時,在萬寧橋西增建了一座漢白玉三孔石拱橋。此次修復萬寧橋,將萬寧橋下原來已經改為暗河的玉河恢復為河道,河水自什剎海前海東端出水口處開始,流至萬寧橋東側不遠處。

2001年,什剎海前海東端出水口處新建的漢白玉石橋遇到起名問題。時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的汪光燾就此請教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 侯仁之給汪光燾副市長寫了如下的信:[1]

光燾市長:

後門橋改建一新,深受地方群眾讚賞。我雖建議在前,正是有賴鼎力規劃施工,終於迎來我們首都在規劃設計最初起點的新景象。這實在是很可紀念的一件事。更有出乎個人意料之外的是橋下河渠的上游,又新建一石橋,便於沿什剎海、前海東岸南北通行,從而為來往行人提供了一個飽覽水上風光的好去處。承囑我為此新橋命名,實出我意料之外。受命之餘,籌思再三,考慮到橋名必須便於稱道,又應與什剎海上的風物相結合,因而聯想到前後海之間有銀錠橋,創自明朝中時,立足橋上,西山央望,遂有「銀錠觀山」之稱。1984年重修之後,原形設計已有變化。又後海西岸高樓聳起,遙望西山勝景,自然受到影響,但是銀錠橋之名,依然如初,日益增民間嚮往之情。聯想及此,因而建議前海東岸新建石橋即命為金錠橋。這樣,什剎海上前後兩橋,金銀並稱,不僅便於記憶,而且與金錠橋隔海相望的西北岸上原有胡同兩處,即以大小金絲套為名。我便以金錠橋之命名,徵求相會諸位好友之意見,無不欣然同意。敢以奉聞,尚祈裁奪為盼。

專此,順致敬禮

侯仁之敬上

2001年1月30日

侯仁之同一天寫了另外一封信:[1]

光燾同志:

囑我為什剎海上新建石橋命名,我認為這是很重要 的一件事。因此經過慎重考慮之後,已將命名經過寫了一 份正式的報告書,另紙抄寫,尚祈定奪。至於寫橋名以便刻石一事,我實在感覺力不從心。因為我缺乏書法訓練,近來又深感目力衰退,雖曾試寫過「金錠橋」三字數次,實難如意,反覆考慮,還是另請長於書法的專家執筆為是,我也就安心了。誼在知己,敢以奉聞。

此致敬禮

仁之敬上

2001年1月30日

儘管侯仁之再三婉辭,但後來在橋上所刻的「金錠橋」三字,乃至「侯仁之」的簽名,均是從侯仁之給汪光燾副市長的信中複製下來並放大而成。 [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