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制[1]:11[2]:152是源於中國先秦時代的行政制度。以里做為基層行政組織和居民編制單位[1]:11,後演變成行政區單位。
起源
「里」一名最早追溯至西周金文。但當時的「里」指「國人」的居住區,由貴族擔任里的長吏——「里君」。里君是國家政務的參考者。不同於後世里的吏員[1]:11—12。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形成領土國家,里成為普遍的基層行政組織。各諸侯國將本國民眾以一定數量人口為一里,進行編制管理。各國每里戶數不同[1]:12。
秦漢
秦滅六國後,基本統一中國。以戶籍管理全國人口。城鄉居民皆隸於閭里之中。漢代沿襲。城市中,里做為基層居民區,並排設置障,相互分隔。里門沿路而開,由專人看守,里民提供看守人食物。若干個里構成一個邑,一個邑即是一座城[1]:12—13。
秦漢時里的規模不詳。當代研究者有說秦朝時設置里,「尤其是城邑中里,當以25家編戶為近是」。有根據嶽麓秦簡《尉卒律》總結,秦朝時設置里,以30戶為標準。西漢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駐軍圖》中,標註了21個里,最多為108戶,最少12戶,平均每里41戶[2]:153。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