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浑突厥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鄂爾渾突厥語(Göktürk)是古突厥語的第一階段,是回鶻語之前最古老的有書面形式的突厥語。它是用於書寫鄂爾渾碑銘和葉尼塞碑銘的語言。[2][3]
詞彙
鄂爾渾突厥語中,大部分詞彙都有突厥語詞源。此外,還有一些來自粟特語和漢語的詞。[4][5]Mehmet Ölmez稱,鄂爾渾突厥語有約20%的詞彙來自周邊的文化。[6]
借詞來自漢語、粟特語、蒙古語系和藏語支。[7]鄂爾渾突厥語的詞彙受粟特語影響較小,受漢語影響較大。回鶻語時期,粟特語借詞成倍增加了,主要原因是回鶻人皈依了摩尼教。[8]
音系
鄂爾渾突厥語是一種共同突厥語,也是d型突厥語,例如土耳其語:ayak;楚瓦什語:ура (ura)而古突厥語:𐰑𐰴 (adaq)),屬於西伯利亞語支。鄂爾渾突厥語有時有長元音。[9][10][11]
方言
突厥民族在5~8世紀間使用共同的文學語言,也存在一些差異。[12]可以將鄂爾渾突厥語分為葉尼塞語和古典鄂爾渾語兩種方言進行研究,它們都用突厥文字書寫。
鄂爾渾河沿岸發現的大部分碑銘[13]所用的語言被稱作「鄂爾渾突厥語」。碑文內容有墓誌,也有記錄國事的,所以在專業使用方面很豐富。[14]
葉尼塞碑銘中,e、i字母的位置時常發生變化,也見於b、m,g、k,ş、s,z、s之間,ı、i也發生過一次。[12]
葉尼塞碑銘中沒有發現決定性的形態差距,也有一些不同點:
- 鄂爾渾碑銘中,方向格後綴-a/-e僅出現在領屬後綴之後,而在葉尼塞碑銘中,則以-qa/-ke/-ğa/-ge的形式出現。
- 方位格的l、n有時帶後綴-te/-ta,也有時是-de/-da。
- 過去時的開頭不規則,有時用硬輔音,有時用軟輔音。
見於塔拉斯河、伊塞克湖和科奇科爾。[16]一般用突厥字母的葉尼塞變體書寫。[17][18][19][20][21]據信,這些碑銘也是柯爾克孜人所寫。[22]
碑文中使用的語言同鄂爾渾、葉尼塞碑銘所用的相同。在葉尼塞柯爾克孜語的一些碑銘中,領屬後綴形式為-ka。[23]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