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輔酶Q10(Coenzyme Q10,CoQ10),又稱泛醌(Ubiquinone,UQ)、輔酶Q(Coenzyme Q,CoQ),是一種存在於所有進行有氧呼吸的真核生物中的輔酶。Q代表醌基,10則代表其尾部接上的異戊二烯的數量。其結構與維生素K、維生素E與質體醌相似。
輔酶Q10 | |
---|---|
IUPAC名 2-[(2E,6E,10E,14E,18E,22E,26E,30E,34E)-3,7,11,15,19,23,27,31,35,39-decamethyltetraconta-2,6,10,14,18,22,26,30,34,38-decaenyl]-5, 6-dimethoxy-3-methylcyclohexa-2,5-diene-1,4-dione | |
識別 | |
CAS號 | 303-98-0 |
PubChem | 5281915 |
ChemSpider | 4445197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ACTIUHUUMQJHFO-UPTCCGCDBK |
ChEBI | 46245 |
性質 | |
化學式 | C59H90O4 |
摩爾質量 | 863.34 g·mol−1 |
外觀 | 黃色或橘色固體 |
熔點 | 48—52 °C(118—126 °F;321—325 K) |
溶解性(水) | 不溶 |
相關物質 | |
相關化學品 | 1,4-苯醌 醌 質體醌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輔酶Q10是真核細胞線粒體中電子傳遞鏈和有氧呼吸的參與物質之一,也是電子傳遞鏈中唯一非蛋白質成員,人體內有95%的能量會由此形成[1][2],因此在能量需求較高的器官上(例如心臟、肝臟、腎臟等)都能發現較多的輔酶Q10[3][4][5]。
輔酶Q10能攜帶一個或兩個電子,肇因於其三種氧化還原態,從氧化數高至低分別為泛醌(ubiquinone,Q)、半醌(semiquinone、ubisemiquinone,Q-)、還原態泛醌(ubiquinol,QH2)。除此之外,它也是抗氧化劑。
泛醌分子中含有一個由多個異戊二烯單位組成的、與對苯醌母核相連的側鏈,該側鏈的長度根據泛醌的來源而有不同,一般含有n=6~10個異戊二烯單位。對於哺乳動物,n=10,因此又稱輔酶Q10。
分子中的醌式結構使泛醌具有氧化型與還原型兩種形式,在細胞內這兩種形式可以相互轉變,這是泛醌作為電子傳遞體的基礎。泛醌的電子得失可以分兩步進行,即一次轉移一個電子,也可以經一步進行,同時轉移兩個電子。
泛醌存在於多數真核細胞中,尤其是線粒體。它是呼吸鏈組分之一;其在線粒體內膜上的含量遠遠高於呼吸鏈其他組分的含量,而且脂溶性使它在內膜上具有高度的流動性,特別適合作為一種流動的電子傳遞體。
泛醌中的苯醌部分在體內以酪氨酸為原料合成,而異戊二烯側鏈則是由乙酰輔酶A原料經甲羥戊酸途徑而合成。因此,通過阻斷甲羥戊酸途徑而發揮作用的降血壓藥β-阻滯劑和降膽固醇藥他汀,在使用時也會影響到體內泛醌的合成。
但是,沒有足夠數據證明輔酶Q10補充劑或有助於免疫系統、心臟功能、預防癌症等健康支持作用。輔酶Q10也未經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任何疾病。[6]
輔酶Q10於1957年由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酵素學研究所的Fredrick L. Crane及其同事首次發現。[7][8] 1958年,其化學結構由默沙東的Karl Folkers和他的同事確認。Karl Folkers與Gian Paolo Littarru於1972年發表人類心臟病經常伴隨有輔酵素Q10濃度缺乏的臨床現象理論。[9][10][11]
Q10存在於動、植物界中,被認為是「非維生素營養素」,意味着可從食物中攝取或於人體內製造。肉類、堅果類或蔬菜種子等食物含有Q10,但食物加工與烹調過程都會造成破壞,如氧化、熱。可從下列食物中增加攝取: (1)植物類:食物中最主要的來源是「多元不飽和油類」,如大豆;含量中等的食物是「單元不飽和油類」,如橄欖油。「飽和油類」如椰子油等,其他蔬菜如菠菜、花椰菜等皆含之。 (2)動物類:海產食物皆富含Q10,其中以鯖魚、沙丁魚、鮪魚較為豐富,牛肉、雞肉亦含有。 (3)堅果類:如花生、胡桃、腰果等。[12]
輔酶Q10一般作為營養補充品,並以膠囊形式發售,商品名稱通常為Q10。一般國家不將其視為藥品,並且不能宣稱其療效。以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食藥署為例,將其定為可供食品使用原料,不得宣稱療效,規定其每日食用限量為三十毫克,且要求廠商標示「哺乳期間婦女及服用抗凝血藥品(warfarin)之病患,不宜食用」等警語字樣。 一般市售Q10的來源分為兩類: (1)天然發酵萃取法:以特定的酵母或微生物經發酵複製分離取得,是目前自然的製造方式,與人體自行製造Q10的結構式相同,皆為反式(Trans isomers)異構物的形態,與人體的相容性及安全性較佳,但成本高。 (2)煙葉化學合成製造法:以煙葉中的茄尼醇(solanesol)為原料,經化學合成,大量生產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因為除了反式(Trans isomers)異構物外,還摻雜了許多順式(Cis Isomers)異構物與Q9,與人體的相容性及安全性常被質疑。[13]
一般人對於輔酶Q10的耐受性良好,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腸胃道症狀(包括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和腹痛),其他症狀也包含皮疹和頭痛。
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理想劑量,但典型的每日劑量為100-200毫克。另外,不同的配方具有不同的輔酶Q10和其他成分含量。
2016年的考科藍文獻回顧得出的結論是,輔酶Q10對血壓沒有影響[14]。2017年針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的統合分析中,CoQ10 30–100 mg / d可使死亡率降低31%,也使運動能力增加。此外,在2021重新進行較大規模的文獻回顧中,每日服用Q10補充品的人群有較低的死亡率,但對於心臟疾病預防的證據力不顯著。[15]
根據小規模研究的證據,加拿大頭痛協會預防偏頭痛指南建議提供300 mg的輔酶Q10作為預防的選擇。
口服輔酶Q10現已常態性的使用於減輕斯他汀類(statin)藥物副作用引起的相關肌肉症狀,包括肌肉疼痛、肌肉無力、肌肉痙攣和肌肉疲勞。
截至2014年為止,還沒有針對CoQ10對於癌症治療的大型臨床試驗。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進行的少量小型研究發現出問題,並指出:「研究的方式以及所報告的信息量使得尚未清楚是輔酶Q10還是其他原因所帶來的益處」 。美國癌症協會的結論是:「輔酶Q10可能會降低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的有效性,因此大多數腫瘤學家建議在癌症治療期間避免使用它。
在先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嘗試使用Q10治療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但是證據成效不足以進入臨床第三期的試驗。[16] 另外的研究希望利用Q10在新陳代謝中的作用,以此能夠治療精神疾病或神經退化性疾病,特別是憂鬱症與帕金森氏症,但現在僅限於發想階段。[17][1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