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軟件即服務(英語:Software as a Service,縮寫:SaaS,發音:/sæs/或/sɑs/[1]),亦可稱為「按需即用軟件」(即「一經要求,即可使用」)[2],它是一種軟件交付模式[3]。在這種交付模式中,軟件僅需通過網絡,不須經過傳統的安裝步驟即可使用,軟件及其相關的數據集中寄存於雲端服務。用戶通常使用精簡客戶端,一般即經由網頁瀏覽器來訪問、存取軟件即服務。SaaS 最大的特色在於軟件本身並沒有被下載到用戶的硬碟,而是儲存在提供商的雲端或者伺服器。相較於傳統軟件需要花錢購買和下載,軟件即服務只需要用戶租用軟件,線上使用,不但大大減少了用戶購買風險, 也無需下載軟件本身,無裝置要求的限制[4]。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3年8月5日) |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2年9月10日) |
對於許多商業應用來說,軟件即服務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交付模式。這些商業應用包括會計系統[2]、協同軟件、客戶關係管理、管理資訊系統、企業資源計劃、開票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內容管理、以及服務台管理[5]。軟件即服務已經被吸納進所有領先的企業級軟件公司的戰略中[6]。這些公司的最大的賣點之一就是通過將硬件和軟件維護及支援外包給軟件即服務的提供者,來降低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成本[7]。
根據一份高德納集團(Gartner Group,也稱顧能集團)的評估[8],軟件即服務的銷售在2010年達到了100億美元,並且曾被預計在2011年要達到121億美元,比2010年上升20.7%。高德納集團估計,到2015年,軟件即服務的收入將會超過它的2010年的收入的2倍以上,並且達到預計的213億美元。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持續成為軟件即服務的最大市場。在客戶關係管理市場中的軟件即服務曾被預測會從2010年的32億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38億美元[9]。
「軟件即服務」(SaaS)的術語被認為是雲端運算的命名法的一部分,還有IaaS、PaaS、桌面即服務(DaaS)都被認為是雲端運算的學術名稱[10]。
商業應用的集中式寄存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從那一年代開始,IBM和其他大型電腦提供商提供了常被稱為分時系統和公共事業計服務局業務。這種服務包括從他們在世界各地的數據中心向銀行以及其他大型組織提供計算能力及資料庫儲存。
20世紀90年代期間,互聯網的擴張使應用服務提供商作為新型集中式計算提供者而興起。應用服務提供商向商業組織提供寄存的服務,並管理專門的商業應用,目的在於通過集中式管理,以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在特定商業應用上的專業化,來降低花銷。
軟件即服務實質上擴充了應用服務提供商(ASP)模式的思想。然而,術語「軟件即服務」常常被用於更特定的環境:
「SAAS」這個簡稱據稱初次出現在一個名為「戰略背景說明會:軟件即服務」(Strategic Backgrounder: Software As A Service)的文章中。這篇文章由軟件和資訊行業協會(Software & Information Industry,簡稱SIIA)電子商務分部(eBusiness Division)於2001年在內部刊物中發表[11] 。
資料庫即服務(Database as a Service,簡稱DbaaS)已經作為軟件即服務的一個子衍生出現[12]。
與大多通常以直接用費以及一個可選的持續收取的支撐費用的方式作為永久許可證銷售的數傳統軟件不同,軟件即服務提供商一般地使用一個簽約費用來給應用定價,最常見的是一個月費或年費。因此,軟件即服務的初裝費用通常比同等的企業軟件要便宜。軟件即服務供應商通常基於一些用量參數來為他們的應用定價,例如使用該應用的用戶數量(座位數)。然而,因為在一個軟件即服務環境中,客戶數據存在於軟件即服務供應商,提供商也可按事務、事件或其他單位的值收費。
在一個多租環境中的相對低廉的用戶服務開通(亦即設立一個新的客戶),使得一些軟件即服務供應商得以用基本功能免費的模式來提供應用。在這種模式下,一個擁有有限功能或範圍的服務是免費可用的,增強的功能或更大的範圍則是要收費的。其他一些軟件即服務應用則對用戶完全免費,而收入則產生於變通的來源例如廣告。
軟件即服務的增長的一個關鍵驅動力就是軟件即服務供應商提供一個與駐場軟件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這與傳統的關於外包資訊科技系統的理念是一致的,它包括將規模經濟應用到應用運營上,即一個外部的服務提供商可能有能力提供更好、更便宜、更可信賴的應用。
絕大多數軟件即服務解決方案都是基於一個多租架構的。依靠這個模式,應用的一個單一的版本,以及一個單一的組態(硬件、網絡、作業系統)被用於所有客戶(「租戶」)。為了支援可延伸性,應用被安裝在多台機器上(被稱為水平擴充)。在一些情況下,應用的第二個版本被裝好,並提供給精心挑選的客戶,讓他們訪問預發佈的應用的版本(例如一個試商用版本,即beta版本)用於測試目的。這與傳統軟件形成對比。對於傳統軟件來說,軟件的多個物理副本被安裝在大量的客戶現場。這些物理副本的每一個都有可能是不同的版本,並且有不同的組態,並且常常經過客製化化。
在一些特定的例外情況下,軟件即服務解決方案不使用多租技術,或使用其他技術諸如虛擬化,來替代多租戶技術,高費效比地來管理大量的客戶[13]多租戶技術對於軟件即服務來說是否是一個必需的組件,目前仍是一個爭論的話題。[14]。
由於並非所有的軟件即服務應用都開放所有的功能特性,下面的這些是許多軟件即服務應用的常見的特徵:
軟件即服務應用支援類似傳統意義上所說的應用「客製化化」。換句話說,與傳統的企業軟件類似,一個單獨的客戶可以更改組態選項的設置(也稱「參數」),這些設置影響它的功能以及介面外觀。對於組態選項,每個客戶可能擁有他自己的設置(或:參數值)。基於一系列的預定義的組態選項,應用可以被客製化化到他所被設計到的程度。
例如:要支援客戶的這樣一種常見需求——更改一個應用的介面外觀以使得這個應用看起來擁有該客戶的品牌(或者如果需要,聯合品牌),許多軟件即服務應用讓客戶提供(通過一個自助服務介面或通過與應用提供商員工協同運作)一個客戶品牌圖示,而有時候是一系列的一貫風格的顏色。然而,除非本來就設計了這麼一個選項,否則客戶不能更改頁面佈局。
軟件即服務應用通常比傳統軟件更快地被更新[15],許多情況下是每周或每月一次的頻度。這是由幾個因素來實現的:
敏捷軟件開發方法論進一步使得更快的特性交付成為可能[16]。這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得到了演進的方法提供了一系列軟件開發工具和實踐來支援頻繁的軟件發行版本。
由於軟件即服務應用不能訪問一個公司的內部系統(資料庫或內部服務),他們絕大多數提供在廣域網路上操作的整合協定和API。API一般使用HTTP、REST、SOAP和JSON等技術。
軟件即服務的無處不在,以及其他互聯網服務,還有他們的AP)技術的標準化,造就了混搭的發展——它們是一些輕量級的應用,將來自多個服務的數據、展現和功能結合起來,建立一個複合服務。混搭將軟件即服務應用與駐場軟件進一步差異化,因為後者無法被在一個公司的防火牆之外被輕易地整合。
受到社交網絡服務以及其他所謂的Web 2.0功能的啟發,許多軟件即服務應用提供讓他們的用戶協同運作並分享資訊的特性。例如,許多在軟件即服務模式中交付的專案管理應用提供超出傳統專案計劃功能的協同運作特性,讓用戶可以在任務和計劃上進行評註,並在組織內外共用文件。其他一些軟件即服務應用允許用戶投票和提供新的特性想法。
儘管一些協同運作相關的功能也被整合進了駐場軟件,但不同客戶的用戶之間的隱性或顯性的協同運作只有在集中式寄存的軟件上才有可能實現。
軟件市場和技術前景的幾個重要變化,促進了軟件即服務解決方案的接納和增長:
一些限制延緩了軟件即服務被接受的速度,並阻止它被用於某些情況:
標準模型也存在限制:
軟件即服務數據第三方擔保(SaaS data escrow)是將關鍵的軟件即服務應用數據儲存在一個獨立的第三方的過程。與將軟件原始碼儲存在一個獨立的第三方的原始碼第三方擔保類似,軟件即服務數據第三方擔保是應用在一個軟件即服務應用中的數據的相同的邏輯。它允許各個公司保護(protect)並擔保(insure)留存在軟件即服務應用中的所有數據,防止數據遺失[24]。
對於考慮軟件即服務數據第三方擔保來說有着各種各樣的原因,包括對關於供應商破產的擔心,未計劃的服務斷供以及可能的數據遺失或篡改。許多商業組織還熱衷於確保這些數據符合他們自己的數據支配(data governance)標準,或想擁有針對他們的軟件即服務數據的改進了的報表和商業分析。一項由清步軟件公司(Clearpace Software Ltd.)發起的對軟件即服務的增長的研究顯示,85%的參與者想要獲得他們的軟件即服務數據的一個副本。1/3的這些參與者想要每天取得一份副本[2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