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軍艦行進曲[1][2](日語:軍艦行進曲,漢語也稱軍艦進行曲)是由日本海軍軍樂師瀨戶口藤吉作曲、博物學者鳥山啓作詞的進行曲[3]。在日本一般以「軍艦マーチ」[註 1]的名稱廣受認識。本曲爲日本具代表性的進行曲之一,亦是舊帝國海軍及現在的海上自衛隊之官方進行曲,會在下水典禮、出港典禮和觀艦式等各種活動中演奏。
作詞:鳥山啓 作曲:瀨戶口藤吉(詞、曲著作權已消失)
原文 | 新字新假名版 | 譯文 | 可唱譯文 |
---|---|---|---|
|
|
守攻兼備的黑鐵 是可信賴的水上浮城 |
守攻兼備的黑鐵 是可信賴水上之城 |
|
|
大洋上的煤炭濃煙 隨風和巨龍一起飛翔 |
大洋上煤炭黑煙 隨風和巨龍一起飛翔 |
|
|
海行兮 願為水中浮屍 |
海行兮 願為水中浮屍 |
(後奏) |
1893年(明治26年)8月18日發行的《小學唱歌》卷之六下刊載了由博物學家鳥山啓作詞、作曲家山田源一郎作曲的《軍艦》[3]。1896年(明治29年),橫須賀海兵團軍樂隊的軍樂師(相當於准士官[註 2])瀨戶口藤吉(其時名爲「大山藤吉」)在前輩田中穗積的勉勵下[5],試着爲《軍艦》重新譜曲。同年10月15日,巧合的是在其長女出生的同一天,新曲完成[6]。瀨戶口以二拍子、大調音階譜成的《軍艦》新旋律,展現出與山田源一郎創作的三拍子原曲完全不同的風格。
1897年(明治30年)1月在公共場合首次演奏[6]。1900年(明治33年),因應海軍在神戶舉行觀艦式的需要,1月,瀨戶口進一步將《軍艦》改寫成吹奏樂演奏用的《軍艦進行曲》[6]。其採用西洋進行曲創作最常使用的三段體結構作成:簡四小節短而有力的前奏帶出旋律,經過一次反覆進入中段(トリオ)部分。中段旋律引用宮內省雅樂局樂師東儀季芳於1880年(明治13年)譜作的海軍儀制曲《海行兮》(與信時潔1937年(昭和12年)作成的同名作品旋律不同)。其後在觀艦式上演奏[註 3][3][5]。
通常把帶歌詞的演唱版稱作《軍艦》,無歌詞的演奏版稱作《軍艦進行曲》(軍艦行進曲)[6]。
最初《軍艦進行曲》爲降B大調,但由於音調太高使成員裏多爲男性的軍人難以唱出、於1910年(明治43年)被移調降低音高改編成G大調,在大正時代末期又改爲F大調,即現在的版本。
在旋律被修改後海軍改爲演奏新版本,陸軍仍長時間使用海軍昔日提供的舊樂譜,故即便在同一時期海軍與陸軍的演奏錄音亦有些許差異。昭和初期電錄音普及後的民間軍樂團的演奏錄音裏依然使用舊樂譜的亦不少。但海軍軍樂隊留下一份音高更高、演奏速度相當快的C大調錄音,可能是唱片播放時轉速快於錄音所造成的現象。
除了各種軍用的吹奏樂版本,亦有1910年(明治43年)7月16日在日比谷公園音樂堂演奏的管弦樂版.
本曲在戰前深受喜愛並於各種場合被演出。1912年(大正元年)8月制定的海軍儀制曲即有收錄,並規定「於下水典禮船體滑走或觀兵式(分列式、閲兵式)開始行進時[7]」演奏。
1941年(昭和16年)12月8日日本對美宣戰時,本曲曾在電台反覆播放。
本曲著作權歷經寶麗多唱片、海軍省、大藏省之手,1991年(平成3年)著作權保護期限屆滿後進入公有領域。
現今爲海上自衛隊的指定禮儀曲,由文件《關於統一禮儀曲》(「http://www.clearing.mod.go.jp/kunrei_data/e_fd/1986/ez19860506_02152_000.pd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規定於以下場合演奏: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