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南臨時中央政府(越南語:Chính phủ Trung ương lâm thời Việt Nam/政府中央臨時越南,法語:Gouvernement central provisoire du Viêt-Nam)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期間於越南宣告成立。該政府作為取代東京(北部)和安南(中部)兩個保護國的過渡政府而建立,一直持續到南圻(南部,又稱交趾支那)與之合併。
越南臨時中央政府 Chính phủ Trung ương lâm thời Việt‑Nam Gouvernement central provisoire du Viêt‑Nam | |||||||||||||
---|---|---|---|---|---|---|---|---|---|---|---|---|---|
1948年—1949年 | |||||||||||||
格言:「Việt Nam thống nhất độc lập」 「越南統一獨立」 | |||||||||||||
國歌:《青年進行曲》 (越南語:Thanh Niên Hành Khúc) 《馬賽曲》 | |||||||||||||
地位 | 法屬印度支那的組成地 | ||||||||||||
首都 | 西貢 | ||||||||||||
常用語言 | 越南語、法語 | ||||||||||||
宗教 | 羅馬天主教 佛教 儒教 道教 其他宗教 | ||||||||||||
政府 | 臨時政府 | ||||||||||||
政府首腦 | |||||||||||||
• 1948-1949 | 阮文春 | ||||||||||||
歷史時期 | 冷戰 | ||||||||||||
• 宣告成立 | 1948年5月27日 | ||||||||||||
• 與南圻合併 | 1949年6月4日 | ||||||||||||
• 越南國建國 | 1949年7月2日 | ||||||||||||
貨幣 | 法屬印度支那元 | ||||||||||||
| |||||||||||||
今屬於 | 越南 |
越南歷史系列條目 | |||||||||||
---|---|---|---|---|---|---|---|---|---|---|---|
史前時期(東山文化) | |||||||||||
傳說時期(鴻龐氏、甌貉) | |||||||||||
第一次北屬時期 前207–40 | |||||||||||
(秦、南越、西漢、新、東漢) | |||||||||||
東漢:徵氏姐妹 40–43 | |||||||||||
第二次北屬時期 43–544 | |||||||||||
(東漢、吳、晉、宋、齊、梁) | |||||||||||
吳:趙嫗 248 | |||||||||||
前李朝(萬春國)544–602 | |||||||||||
第三次北屬時期 602–905 | |||||||||||
(隋、唐、武周、唐) | |||||||||||
唐:梅叔鸞、馮興、楊清 | |||||||||||
越南自主時期 905–938 | |||||||||||
(唐、後梁、南漢) | |||||||||||
靜海軍:曲家、楊廷藝、矯公羨 | |||||||||||
吳朝與十二使君時期 938–967 | |||||||||||
丁朝 968–980 | |||||||||||
前黎朝 980–1009 | |||||||||||
李朝 1009–1226 | |||||||||||
陳朝 1226–1400 | |||||||||||
胡朝 1400–1407 | |||||||||||
第四次北屬時期 1407–1427 (明) | |||||||||||
明:後陳朝 1407–1413 | |||||||||||
後黎朝前期 1428–1527 | |||||||||||
莫朝 1527–1592 | |||||||||||
南北朝 1533–1592 |
莫朝 | 後黎朝 後期 | |||||||||
後黎朝後期 1533–1789 | |||||||||||
後黎朝後期 鄭阮分治 1627–1672 1774–1775 |
鄭主 1545–1787 |
阮主 (南進) 1558–1777 | |||||||||
西山朝 1778–1802 | |||||||||||
阮朝 1802–1945 | |||||||||||
法屬時期 1884–1945 (北圻、中圻、南圻) | |||||||||||
法屬印支:保護國阮朝 | |||||||||||
日屬時期 1940–1945 (法屬印度支那政府) | |||||||||||
日屬:保護國阮朝→越南帝國 1945 | |||||||||||
越盟 | 法屬時期 1945–1954 | ||||||||||
法屬印支:南圻國、山地國、越南臨時中央政府 | |||||||||||
越南民主共和國 1945–1976 |
越南國 1949–1955 | ||||||||||
越南共和國 1955–1975 | |||||||||||
越南南方共和國1969–1976 |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6至今 | |||||||||||
越南主題 | |||||||||||
1948年6月5日,《下龍灣協定》(Accords de la baie d'Along)許諾創建統一的越南政府以取代法蘭西聯盟所屬的東京(北部)和安南(中部),以及印度支那聯邦(後者包含相鄰的老撾王國和柬埔寨王國)。
然而就在雙方同意南圻(越南南部)與東京和安南合併的時候,那裏的情況卻與前兩地有所不同,並且保持分治。而法國人所期望能出山取代胡志明的遜帝保大,堅持越南全境應該在他就任國家元首之前就統一。時任南圻政府首腦的阮文春將軍與保大的支持者簽訂協議,並成為新成立的臨時中央政府的首腦,而南圻政府首腦則由陳文友接替。即使越南尚未統一,並且未取得自治地位,法國首次同意協定中使用「獨立」一詞。[1]
臨時中央政府存在的那一年時間裏作用很有限,並被越盟批判為傀儡政府。[2]阮文春的政府能在越南北部和中部建立幾個行政單位,但完全受制於法國,因為最初沒有軍隊和警察,不像南圻政府那樣能得到稅收,沒有財政來源。印度支那戰爭爆發的時候,臨時中央政府被認為幾乎沒有作用。同樣,法國政府機關在東京和安南仍然存在,並且常常很不情願對越南新政府放棄權力。[1]
此外,越南的統一仍然受南圻的地位所阻礙:法國殖民者在南圻議會中仍然存在且具有影響力,還有南越自治派政治人物的支持,南圻在法律上仍然是殖民地,由於其地位是「自治共和國」,成立於1946年,未獲法國國民議會批准,而正因如此任何統一的進程都會得到法國議會的批准。阮文春試圖通過章程將南圻與他的政府統一,但被殖民地的議會所否決。陳文友的政府因此仍然存在,而且越南有了兩個法國支持的政府,一個宣稱對全國擁有主權,另一個在治理南部地區。[1]
臨時政府逐漸獲得了建立軍隊的權力。1949年1月1日,越南國軍在法國幫助下建立。該軍隊最初有25,000人的兵力,包括10,000人的非正規軍。[3]
越南的地位在那一年裏仍然懸而未決,由於保大直到全國統一前都拒絕返回越南出任國家元首。最終,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法案以創建南圻地方議會來取代之前的議會。新的議會於1949年4月10日選舉產生,越南人佔據多數。[1]4月23日,南圻議會通過與臨時政府的合併,5月20日再獲法國國民議會通過。[1]6月4日,南圻與「越南國的屬地」正式合併,[4]之後越南國於7月2日宣告成立。[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