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薩翼龍屬(學名:Mesadactylus)是已滅絕翼龍目的一屬,化石發現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梅薩縣的莫里遜組,年代為侏羅紀晚期(啟莫里階到提通階)。
在1989年,詹姆斯·詹森(James A. Jensen)、凱文·帕迪恩(Kevin Padian)將這些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Mesadactylus ornithosphyos。屬名意為「梅薩縣的手指」,種名意為「類似典型鳥類的」,因為詹姆斯·詹森認為牠們類似古老翼鳥龍-當時被認為是鳥類。正模標本(編號BYU 2024)是數節薦椎癒合而成的一個聯合薦椎。
買薩翼龍的已發現化石包含:手臂骨頭、肩帶、頸椎、薦椎、以及股骨[1]。在2004年與2006年,發現了其他的化石,包含部份腦殼[2]。研究人員認為同時代的加登翼龍,可能與買薩翼龍是同種動物,不過仍有少數不同處[3][4]。
買薩翼龍最初被名命時,被歸類於翼手龍亞目。在2007年,克里斯多福·班尼特(Christopher Bennett)提出正模標本、其他標本來自於不同物種,正模標本屬於蛙嘴龍科,而其他標本來自於某種翼手龍亞目[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