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楚漢之際置。治所在南昌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區)。西漢後期隸屬於揚州刺史部。漢末,孫權析豫章郡置廬陵郡、彭澤郡、鄱陽郡。西晉後轄境逐漸縮小。隋唐時改豫章郡為洪州,南唐時改為南昌府,南宋時稱隆興府,元時為龍興路,明清時又改為南昌府。
豫章,一作豫樟,本為木名。《左傳》:「抉豫章以殺人而後死。」[1]杜預註:「豫章,大木」。《史記》引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枏豫章。」[2]張守節正義:「按溫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章乃可分別。」另說豫章即樟木。《後漢書》王符傳:「今者京師貴戚,必欲江南檽梓豫章之木。」[3]李賢註:「豫章即樟木也。」
春秋戰國時期豫章用為地名,該地起於今安徽之霍丘、六安、霍山之間,西逕河南光山、固始二縣,抵信陽市及湖北應山縣之北[4]。
豫章郡,漢書但云「高帝置」[5]。周振鶴認為是高帝初年分廬江郡所置[6]。高帝五年(前202年)以英布為淮南王,置淮南國,領衡山、九江(包括後來的六安國)、廬江、豫章四郡。十一年,英布反,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文帝七年(前173年)淮南國除,四郡屬漢。十二年,徙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十六年(前164年)劉喜還封城陽,以廬江、豫章二郡為廬江國,封淮南厲王劉長之子陽周侯劉賜為廬江王。景帝四年(前153年),徙廬江王劉賜為衡山王,廬江國除,復置廬江、豫章二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於江北新置廬江郡,廬江郡江南故地分屬於豫章郡、鄣郡。
王莽時改稱九江。永元年閒,增置三縣:臨汝縣(分南城置)、建昌縣(分海昏置)、石陽縣(分廬陵置)。永和五年(140年),豫章郡領二十一縣:南昌、建城、新淦、宜春、廬陵、贛、雩都、南野、南城、鄱陽、歷陵、餘汗、鄡陽、彭澤、柴桑、艾、海昏(侯國)、平都(侯國,即西漢時安平侯國)、石陽、臨汝、建昌。有406496戶,1608906人。[9]靈帝時又釐置數縣。獻帝時,孫策分廬陵、雩都等縣置廬陵郡,建安中,又釐置彭澤郡(旋廢)、鄱陽郡。
三國吳以後轄境縮小,大致當今江西省彭澤、星子、永修、南昌、豐城、新干、安福等市縣以西地區。南朝陳時僅有今江西錦江流域、南昌、樟樹兩市地。
西晉太康中,豫章郡領十六縣:南昌、海昏、新淦、建城、望蔡、永修、建昌、吳平、豫寧、彭澤、艾、康樂、豐城、新吳、宜豐、鍾陵。[10]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彭澤縣改屬尋陽郡。後又省海昏、宜豐、鍾陵三縣。[11]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平陳,廢豫章郡,其地屬洪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洪州為豫章郡。豫章郡領四縣:豫章、豐城、建昌、建城。[12]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平林士弘,改豫章郡為洪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洪州為豫章郡。豫章郡領六縣:豫章、豐城(今江西省豐城市)、高安、建昌、新吳(今江西省奉新縣馮川鎮)、武寧(今江西省武寧縣新寧鎮)。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豫章郡為洪州。[13]
豫章國(264年—266年) | |||||
傳位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註 |
第1代 | 豫章王 | 孫𩅦 | 2年 | 264年-266年 | 孫休長子 |
豫章國(289年—304年)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豫章王 | 司馬熾 | 289年—304年 | 晉武帝第二十五子 | |
立為皇太弟,國除 |
豫章國(306年—311年)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豫章王 | 司馬詮 | 306年—307年 | 司馬遐第三子 | |
2 | 豫章王 | 司馬端 | 307年—311年 | 司馬遐第四子 | |
立為皇太子,國除 |
豫章國(402年—404年)[61] | |||||
以平司馬元顯之功封,食邑75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豫章郡開國公 | 桓玄 | 402年 | ||
2 | 豫章郡開國公→豫章郡王 | 桓昇 | 402年—404年 | 桓玄子 | |
伏誅,國除 |
豫章國(406年—416年)[108] | |||||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食邑10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豫章郡開國公 | 劉裕 | 406年—416年 | ||
進封宋公 |
西陽國(456年—461年)/豫章國(461年—465年)丨食邑2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西陽郡王→豫章郡王 | 劉子尚 | 456年—465年 | 宋孝武帝第二子 |
豫章國(479年—502年)丨食邑3000戶→4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豫章郡王 | 文獻王 | 蕭嶷 | 479年—492年 | 齊高帝第二子 |
豫章世子 | 哀世子 | 蕭子廉 | 蕭嶷長子 | ||
2 | 豫章郡王 | 蕭元琳 | ?—502年 | 蕭子廉子 |
豫章國(504年—525年)|食邑2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豫章郡王 | 蕭綜 | 504年—525年 | 梁武帝第二子 |
豫章國(531年—551年)|食邑2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豫章郡王 | 安王 | 蕭歡 | 531年—540年 | 蕭統長子 |
2 | 豫章嗣王 | 蕭棟 | ?—551年 | 蕭歡子 |
豫章國(569年—589年)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豫章郡王 | 陳叔英 | 569年—589年 | 陳宣帝第三子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