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青年勞動營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天水行營設立的一個勞改集中營[1]

歷史

西北青年勞動營前身為1939年8月在咸陽棉花打包廠成立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第四團(簡稱「戰干四團」,蔣介石兼團長,胡宗南兼教育長,葛武棨任副教育長)特訓總隊」,由胡宗南直接領導。受訓青年八百多人,都是胡宗南系統的特務、憲兵攔下來扣押的赴延安(陝甘寧邊區)的高中程度以上的青年學生,其中不僅有大學生,還有留學生,歸國華僑青年。

  • 總隊長蕭作霖中將
  • 總隊副為胡長怡少將
  • 教務組:徐天春上校
  • 政治組:黃震遐上校(胡宗南親信)
  • 總務組
  • 軍需室
  • 會計室
  • 醫務室
  • 第一大隊:大隊長劉如心
  • 第二大隊:大隊長陳克中
  • 女生區隊

1939年到1942年,胡宗南的親信劉大鈞,以西安戰干四團名義,在咸陽、耀縣、銅川等地設立「青年招待站」,專門扣留赴延安的親共青年學生,送戰干四團特訓,確切數字無法統計。[2]

1939年10月奉蔣介石電令[3],改名為「軍事委員會天水行營西北青年勞動營」,簡稱「西北勞動營」。1940年2月本部遷至西安西關飛機場北邊,佔地六、七百畝,3米多高的圍牆,牆頭上有鐵刺網,牆外有又寬又深的壕溝,建有碉堡,晝夜武裝看守巡邏。羈押3000餘人。據1944年谷正鼎在匯報報告書上說,從1939年到1943年期間,僅在交口、碑亭、黃陵、耀縣、三原、永樂店、咸陽等盤查站被截扣赴延安的男女青年就有2100多人(還不包括胡宗南系統的特務、憲兵扣留人數),送到咸陽戰干四團特訓總隊和西北青年勞動營勞改。從延安出來中途被秘捕的抗日青年為數秘密。1944年改名為「青年軍西北訓練總隊」。抗戰勝利後結束。[4]

機構、人員

1939年至1945年間的機構、人員[5]

  • 主任胡宗南(兼,1939-1940)/周士冕(1940-1942)/谷正鼎(天水行營政治部主任兼,1942-1944)
  • 副主任何浩若(留美學生,原任河南省財政廳長,其後曾任軍事委員會物資局長及國家總動員會秘書長)
  • 教育長:蕭作霖中將/蔣堅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陝西省軍隊組訓民眾動員總指揮部組訓處長兼商、同區指揮部副指揮官調任)
  • 副教育長:淦克超(留美學生)
  • 三青團直屬區團部:書記淦克超
  • 總務處:轄3個科、醫務所、練習隊
  • 經理科:轄補給股、會計股
  • 教務處:政治教育科、職業教育科、事務科、黨團活動科、社會調查科
  • 張滌非段念茲主編反共刊物《文化導報》
  • 總隊部:總隊長劉心如
    • 第一大隊:大隊長張鎮嵩
    • 第二大隊:大隊長副熊翔
  • 洛陽獨立勞動第一大隊:大隊長王汝泮(三青團河南省支團幹事長兼任)約四百餘人
  • 蘭州獨立勞動第二大隊:大隊長陳克中(在寧夏當過多年的省黨部委員)約二百餘人
  • 1個直屬女生區隊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