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失智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亦稱多發梗塞性失智症(multi-infarct dementia),是由一系列中風所引起的失智症。[2][4]中風導致的血流受限會減少腦部的氧和葡萄糖供應,造成受影響區域的細胞損傷和神經功能障礙。[6]血管性失智症的亞型包括皮層下血管性失智症、多發梗塞失智症、中風相關失智症和混合性失智症。[2][5]
血管性痴呆 | |
---|---|
異名 | 因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失智症;[1]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2] |
![]() | |
血管性失智症導致的腦萎縮 | |
症狀 | 認知缺陷, 短期記憶喪失[3] |
併發症 | 心臟病,喪失自我照顧和互動的能力,肺炎[4] |
病因 | 損害腦血管並因此幹擾腦部氧氣輸送的疾病[3] |
風險因素 | 高血壓、高膽固醇、心房顫動、糖尿病[3] |
診斷方法 | 實驗室測試、神經影像學測試、神經心理測試[5] |
鑑別診斷 | 阿茲海默症[5] |
治療 | 對症治療[3][4] |
盛行率 | 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失智症病例佔15-30%[5][6]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精神病學、神經學 |
ICD-9-CM | 290.4 |
DiseasesDB | 8393 |
MedlinePlus | 000746 |
eMedicine | 292105、1135408 |
血管性失智症是一系列由於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大腦梗塞,其中包括高血壓性腦血管病、腦動脈硬化性痴呆。其梗塞過程往往是逐漸積累並形成影響,並通常於晚年發作[7]。
《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血管性失智症列為因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失智症。[1] DSM-5將血管性失智症列為重度或輕度血管性神經認知障礙。[8]
徵兆和症狀
血管性失智症患者在多次中風後,會出現進行性認知缺陷,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如輕度認知障礙,通常是逐步進展的。.[5]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ICD-11),該疾病被描述為一種精神和行為障礙。 [9]徵兆和症狀包括認知、運動和行為方面的體徵,對相當一部分人來說,還包括情感方面的徵兆。這些變化通常發生在5至10年的時間內。症狀通常與其他失智症相同,但主要包括認知能力下降和記憶力受損,嚴重程度足以乾擾日常生活活動,有時伴隨局部神經系統體徵,以及腦部影像(計算機體層成像或磁共振成像)顯示與腦血管疾病一致的特徵。[4][5]
可以觀察到的定位於大腦某些區域的神經系統症狀是輕偏癱,運動遲緩,反射亢進,伸張足底反射,共濟失調,假性延髓麻痺以及步態問題和吞嚥障礙。人們在認知測試方面存在着不均勻的缺陷。與阿茲海默症患者相比,他們的自由回憶能力往往更好,回憶幹擾更少。 [10]病情較為嚴重的人,或韋尼克區或布羅卡區梗塞的人,可能會出現特殊的說話問題,稱為構音障礙和失語症。[2][5]
原因

血管性失智症可由影響多個腦區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梗塞引起,包括大腦前動脈區域、頂葉或扣帶皮層。[5]在極少數情況下,海馬體或丘腦梗塞是造成失智症的原因。 [12]有中風病史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約70%,而近期中風會使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約120%。 [13]腦血管病變也可能是瀰漫性腦血管疾病的結果,例如微血管病變。[5]
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增長、高血壓、吸煙、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 [2][5]其他風險因子包括生活型態、地理來源和APOE-ε4基因型。 [2][5]
血管性失智症有時可由腦澱粉樣血管病變引發,這種疾病涉及腦動脈壁中β澱粉樣蛋白斑塊的積聚,導致血管破裂和破裂。 [2][5]由於澱粉樣蛋白斑塊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典型特徵,因此可能會導致血管性失智症。[2][6]
診斷
有幾種特定的診斷標準可用於診斷血管性癡呆,包括《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標準、《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ICD-10)標準、美國國立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標準、國際神經科學研究和教育協會(NINDS-AIREN)標準命名、阿茲海默症診斷和治療中心標準以及Hachinski 缺血評分(以Vladimir Hachinski命名)。[2][6][14]
針對認知障礙的建議檢查包括:血液檢查(針對貧血、維生素缺乏症、甲狀腺機能亢進、感染等)、胸部X光、心電描記術和神經影像學檢查,最好是進行具有功能或代謝敏感性的掃描,而不僅僅是簡單的CT或MRI。 [2][4]當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掃描 (SPECT) 和正子斷層造影 (PET) 神經影像可作為診斷工具,結合涉及精神狀態檢查的評估來確認多發性梗塞性失智症的診斷。[2][4][6]
預防
早期發現和準確診斷非常重要,因為血管性失智症至少是可以部分預防的。大腦的缺血性變化是不可逆的,但血管性失智症患者可以表現出一段時間的穩定,甚至輕度改善。 [15]由於中風是血管性失智症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目標是預防新的中風。這是透過減少中風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高血脂、心房顫動或糖尿病)來實現的。 [2][5]
高血壓藥物可用於預防中風前失智症。 [16]這些藥物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交感神經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或腎上腺素拮抗劑。 [需要可靠醫學來源]
2023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對於沒有腦血管病史的人群,他汀類藥物治療對治療或預防中風或失智症無效。[17]
治療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