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體(英語:Proteinoplast, proteoplast, aleuroplast, aleuronaplast),又稱造蛋白體、蛋白體,是植物細胞中的一種質粒體,又可細分為白色體的一種,主要功能為儲存結晶形式的蛋白質,亦可作為和這些蛋白質相關的酵素反應的部位。
蛋白質體雖在1960、1970年代就被辨認出來,人們對它的認識卻非常少,甚至尚不確定它是不是特化的儲存胞器,如同澱粉體之於澱粉和油粒體之於脂質[1]。一本寫於2007年的書提到過去25年來沒有任何一篇發表的論文提到蛋白質體[2]。「蛋白質體」的說法也漸漸不被使用[3]。
分佈與形態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3/Plastids_types_zh.svg/320px-Plastids_types_zh.svg.png)
蛋白質體是一種特化的白色體,主要功能為蛋白質的儲存及提供與涉及這些蛋白質的酵素作用部位。蛋白質體常被發現於分生組織、表皮和根冠細胞中,也常在種子中出現,如花生和巴西堅果的種子。
相關
除了蛋白質體之外,糊粉粒也是常見於植物細胞的蛋白質儲存形式,例如禾本科植物種子胚乳外層特化的糊粉層細胞中便有許多糊粉粒。糊粉粒是液泡特化成的胞器,內含蛋白質與脂質組成的結晶狀物質,以及無機鹽與其他有機物形成的結晶[4]。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