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伊波拉病毒(Sudan ebolavirus)舊稱EBOV-S,是絲狀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的一種病毒,僅包含蘇丹病毒(Sudan virus,SUDV)一個病毒株[1]。此病毒於1977年被發現,得名自其發現地點蘇丹(今屬南蘇丹),為造成1976年6月至11月蘇丹南部伊波拉出血熱疫情的病毒,該次疫情共有284人感染,其中151人死亡[2][3][4],指示病例為恩扎拉一棉花工廠的工人[5]。
蘇丹伊波拉病毒感染造成的徵狀與其他伊波拉病毒相似,但傳播能力稍低於薩伊伊波拉病毒[6][1],感染發生於南蘇丹與烏干達,其基因組中有三組重疊基因(VP35/VP40、GP/VP30、VP24/L)[1]。
造成疫情
年份 | 地點 | 病例數/死亡數(死亡率) |
1976年 | 蘇丹朱巴、馬里迪、恩扎拉與坦布拉(今屬南蘇丹) | 284/151(53%) |
1979年 | 蘇丹恩扎拉(今屬南蘇丹) | 34/22(65%) |
2000年-2001年 | 烏干達古盧區與馬辛迪區 | 425/224(53%) |
2004年 | 蘇丹延比奧(今屬南蘇丹) | 17/7(41%) |
2011年 | 烏干達盧維羅區 | 1/1(100%) |
2012年7月-8月 | 烏干達基巴萊區 | 4/11(36.3%) |
2012年11月 | 烏干達盧維羅區、金賈區、納卡松戈拉區 | 3/6(50%) |
2022年 | 烏干達中部區與西部區 | 109/30(截至10月26日)[9] |
2010年起美國疾病管制局(CDC)與烏干達衛生部和烏干達病毒研究所合作監測當地病毒,隨後發現2012年7月至8月基巴萊區的樣本中有11人經實驗室分析發現感染蘇丹伊波拉病毒,其中4人死亡;同年12月鄰近區域的樣本中又有6人檢驗陽性,其中3人死亡[5]。
疫苗
蘇丹伊波拉病毒感染尚無疫苗可以預防,但截至2022年已有若干疫苗正進行人體實驗[1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