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慈(1901年9月11日—1931年8月31日),學名如恆、後改宣恆,自號俠生俠增,筆名光赤光慈華希理維素華維素魏克特敦夫陳情等。河南省固始縣陳淋子鎮人。小說作家。

Quick Facts 蔣光慈, 出生 ...
蔣光慈
出生如恆俠增
1901年9月11日
河北省定興縣
逝世1931年8月31日
上海
別名光赤光慈
活躍時期20世紀
Close

生平

蔣光慈的祖輩原籍是河南人,家裏貧窮,從祖父起流落到安徽,靠抬轎為生。父親蔣從甫,開一雜貨鋪,後自學詩文,被當地一塾館聘為教師。蔣光慈十一歲,到志誠小學讀書,受國文教員詹谷堂影響甚大。蔣光慈參加了詹谷堂組織的讀書會,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1916年夏,蔣光慈完成高等小學學業,並考入河南省固始縣第一中學。他不滿校長嫌貧愛富的做法,於是召集學校里較為貧困的同學打了校長,因而被學校開除學籍,返回家鄉。1917年夏,入安徽省立第五中學學習[1]。次年,與李宗鄴錢杏邨李克農等在五中成立安社,信仰無政府主義,發表反對軍閥、列強、私有制文章。五四運動爆發後,改名光赤,歌頌十月革命,是蕪湖學生運動領袖之一。1920年春,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所辦外國語學校學習,並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回國,先在河南固始開展建黨活動,後到上海大學任教。1925年,去北京中共北方區委工作。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根據瞿秋白指示,於1928年初與阿英等組織太陽社,創辦春野書店,主編《太陽月刊》雜誌[2]

1930年,左聯成立,蔣光慈被選為候補常委,負責主編機關刊物《拓荒者》。積極提倡革命文學,並致力於文學創作。同年秋,因和「左聯」領導發生爭執,遞交退黨書,遂被開除出黨。

1931年8月31日,病逝於上海同仁醫院[3]

作品

著有詩集《新夢》、《哀中國》、《哭訴》,短篇小說集《鴨綠江上》,中篇小說《少年漂泊者》、《短褲黨》、《野祭》、《菊芬》、《最後的微笑》[4],長篇小說《咆哮了的土地》、《麗莎的哀怨》、《衝出雲圍的月亮》,譯著有蘇聯名著《一周間》。有《蔣光慈文集》行世[5]

其小說多以大革命為背景,採用「革命加戀愛」的主題,表現歷史轉變關頭革命青年的苦悶、悲憤和奮起抗爭的精神世界[6][7]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