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烏蘇遺址是位於中國北方內蒙古河套地區的一處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因在烏審旗薩拉烏蘇河沿岸而得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Quick Facts 薩拉烏蘇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薩拉烏蘇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
分類古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
編號5-13
認定時間2001年
Close

研究簡史

薩拉烏蘇遺址是法國傳教士、考古學家、古生物學家桑志華Emile Licent)於1922年(民國十一年)發現的。早在1918年,桑志華就在薩拉烏蘇河地區進行了哺乳動物化石標本的採集工作。1922年夏,桑志華在該地發現了大量哺乳動物化石。隨後,其同事,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在研究標本的過程中,意外地在羚羊牙齒和駝鳥蛋片中發現了一顆化石程度很深的人類上門齒。次年,二人在當地開展了正式發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兩年間,他們還在邵家溝灣河谷發現了石器[1]1928年,德日進、桑志華等出版了關於河套地區舊石器的研究專著,名為《中國舊石器文化》(Le Paléolithique de la Chine)。[2]後來,加拿大解剖學家步達生將這顆牙齒命名為「Ordos Tooth」(直譯:鄂爾多斯牙齒),後來裴文中將其進一步闡述為河套人荷蘭語Ordosmens

1956年,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的汪宇平對薩拉烏蘇河沿岸進行了兩次考古調查,在范家溝灣發現了一處新的舊石器地點,並在現代河流堆積中找到人類骨和股骨化石各一件。[3][4]1962年,汪宇平在薩拉烏蘇河的第二級階地河流堆積層中,又發現一具相當完整的人類頭骨[5]

1978年-1980年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再次對該地進行了考察,採集到一批人類化石,其中6件是從首次原生地層發現的。同時還在1956年發現的舊石器地點中,發現了豐富的文化遺物。[6][7]

考古發現

人類化石

早期發現的人類化石包括8歲左右兒童的左側上門齒以及一枚股骨。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兩次發掘成果,現總共發現人類化石23塊。其中出自原生地層的6塊包括額骨2塊,枕骨下頜骨肩胛骨脛骨各1塊。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