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清朝歷史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莫友芝(1811年6月24日—1871年10月27日),字子偲,自號郘亭,又號紫泉。獨山翁奇兔場上街布依族人。與鄭珍並稱為「西南巨儒」。精於文字訓詁之學。[1]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五月初三時生於貴州獨山州(現獨山縣)城北三十里的兔場(現名為影山鎮)上街。嘉慶四年舉進士莫與儔第五子,三歲識字,七歲讀《毛詩》、《尚書》。
道光八年(1828年),考取秀才。道光十一年(1831年)舉人,後屢試不第,客居曾國藩幕府。與遵義鄭珍齊名,並稱「西南巨儒」。張裕釗說:「子偲之學,於蒼雅、故訓、六經、名物、制度,靡所不探討。旁及金石目錄家言之說,尤究極其奧頤,疏導源流,辨析正僞,無銖寸差失。所爲詩及雜文,皆出於人人,而天詩治之益淇深。又工真行隸篆書,求者肩相於門。」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撰成《遵義府志》48卷,「精煉而無秕,周密而罔遺」,梁啓超譽為「天下府志中第一」。主講遵義湘川書院。
同治四年(1865年),定居金陵。八年冬,湖北巡撫何璟及學使張之洞在武昌創建文昌書院。
同治九年(1870年),任揚州書局主校刊。春到武昌,謝絕了擔任文昌書院主講的相邀。返回金陵後,得知長子彝孫已於半月前病故,年僅28。致使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
同治十年(1871年),至揚州、興化尋找文宗、文匯兩閣被焚後散失的圖書,秋突感風寒,高燒不退,九月十四日末時卒於舟中,年六十一歲。逝後靈樞暫停金陵莫愁湖畔,曾國藩等友人親到靈前祭奠。次年春,弟祥芝辭去江寧縣令,偕侄兒繩孫扶樞親送到遵義青山歸葬。
著有《聲韻考略》4卷、《過庭碎錄》12卷、《宋元舊本書經眼錄》3卷、《附錄》1卷、《樗萌譜注》1卷、《亭書畫經眼錄 》4卷、《古刻鈔》、《唐寫本說文木部箋異》、《亭詩鈔》、《亭遺詩》、《亭遺文》、《影山詞》、《資治通鑑索引》等。
其次子莫繩孫編有《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可說是補邵懿辰《四庫簡明目錄標注》之不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