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文物館

位於香港中西區的茶具文物館,展示各種中國相關茶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茶具文物館map

茶具文物館(英語:Museum of Tea Ware),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中環紅棉路10號,即香港公園[2]。文物館為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博物館之一,以及香港藝術館的分館[1],館內展出各種中國茶具及茶藝相關文物[3]。文物館前身是駐港英軍司令的官邸,因而擁有旗桿屋(英語:Flagstaff House)之稱[4][5]。建築物為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西式建築,屬希臘復興式建築風格[6],設計簡潔,見證香港百年歷史,歷史價值尚高,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4]

快速預覽 茶具文物館 Museum of Tea Ware, 成立 ...
茶具文物館
Museum of Tea Ware
Thumb
文物館外貌
成立1984年
原址:1846年
地址 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中環紅棉路10號
坐標22°16′42.60″N 114°9′45.0″E
類型文物館
館長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譚美兒女士兼任[註 1]
公共交通荃灣綫港島綫南港島綫金鐘站C1出口[2]
網站www.lcsd.gov.hk/CE/Museum/Arts/zh_TW/web/ma/home.html
地圖
Thumb
關閉
Thumb
1846年三軍司令官邸的畫作
Thumb
1844年籌建官邸時繪製的圖則
Thumb
文物館入口

歷史

往昔

文物館的原址建於英屬香港時期的1846年,作為駐港英軍司令的官邸,當時官邸稱為「司令總部大樓」,是域多利兵房的一部份[7],亦成為了駐港英軍司令的辦公及住所[8]。使用大樓的首位將領是英國駐華陸軍總司令德忌笠少將[7]

1932年,官邸改稱「三軍司令官邸」[7],但仍為駐港英軍司令的官方住所[註 2]。1941年12月香港保衛戰期間,樓頂曾被日軍炮彈炸毀,官邸在香港日佔時期遭日軍佔用[9],日軍修復官邸後用作香港佔領地司令官邸[10]。1945年8月香港重光,英軍將建築及陳設整修後恢復為三軍司令官邸[11]

1974年11月,三軍司令官邸曾經開放予香港女童軍協會舉行賣物會籌款[12]。駐港英軍司令於1978年10月初(原定為7月)遷入在山頂白加道11號的新建官邸,而港督麥理浩因為港督府需要進行修葺工程,於1978年10月尾遷入原三軍司令官邸暫住半年[13]

現今

1970年代後期,因為中區商業用地不足,港府與軍部及英國政府商議後[14] ,駐港英軍同意於1979年3月撤出域多利軍營[15],並將軍營的用地連同三軍司令官邸移交給香港政府重新規劃發展[16]。官邸因為具有建築特色及歷史意義而獲得保留。1982年12月,政府決定將官邸改建為茶具文物館[17]。1983年2月11日,建築拓展署批出450萬港元合約予忠誠建築進行改建工程[18],並在1984年1月26日由香港總督尤德與夫人主持落成啟用[19][20]。1995年,文物館增建了新翼羅桂祥茶藝館,在同年12月14日落成啟用,展示香港茶具收藏家羅桂祥捐出的展品[21]

展覽內容

文物館兩層的展館共分為六個展區,介紹中國飲茶的歷史,展出由唐代至近代的各式茶具[22][23]

羅桂祥捐贈的藏品以宜興茶具最富代表性,亦有展出中國陶瓷及印章[24]。文物館,定期會舉辦陶藝示範、茶藝活動及講座等活動,以推廣陶瓷藝術中國茶文化[25][26][27]

羅桂祥茶藝館

在1992年,羅桂祥博士建議側興建一座茶藝館[6],舉辦有關茶藝活動,令遊人欣賞到茶具中國的文化[28]。由於文物館是由羅桂祥策劃,茶藝館藏品基本由羅桂祥捐贈[29]。茶藝館在1995年啟用[28]。茶藝館啟用後多用作舉辦中國茶藝的講座、聚會以及教育推廣,促進市民及遊客對荼藝的認知。

建築特色

建築物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西式建築之一,屬希臘古典復興式風格,設計簡潔[30],見證香港百年歷史,歷史價值尚高,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31][30][23]

圖集

入場資料

文物館每日的開放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逢星期二休館(公眾假期除外)[32]。農曆年初一、二亦需要休館,聖誕節前夕及農曆年除夕會提早於下午五時休館。參觀不需付費[33]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籍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