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松太道,中後期依其駐地又俗稱為上海道,為清朝江蘇省下屬的道級行政區之一,轄管蘇州府松江府太倉直隸州順治年間駐地為太倉,康熙時期駐地為蘇州,雍正之後駐地為松江府下轄的上海縣

Thumb
上海道台衙門遺址

沿革

清順治二年(1645年)七月乙卯,置分巡蘇松兵備道,隸江寧巡撫[1]:260,道署駐太倉州[1]:260[2][3][4][5],下轄蘇州松江2府[1]:260[2][5],兼理糧儲、水利、農務[1]:260。康熙二年(1663年),增轄常州府[3][4],改設為分守蘇松常道[1]:260[3][4][6],道署移駐蘇州[2][3][4][5]。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裁分守蘇松常道[1]:260

康熙九年(1670年)四月丁亥[1]:260,復置分守蘇松常道[2],駐蘇州府[1]:260,下轄蘇州、松江、常州3府[1]:260[5]。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一月癸巳,裁蘇松常道[1]:260,蘇州、松江2府由督理蘇松常鎮糧儲道兼理[1]:258、260[7],常州府往屬江鎮道[1]:259、260[2][5]

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己巳,復置分巡蘇松道[1]:260,駐蘇州府,下轄蘇州、松江2府[1]:260。同月,升蘇州府太倉州為太倉直隸州[1]:270,仍以分巡蘇松道領之[2]。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壬寅[1]:260、263,置太通道[1]:263,太倉直隸州往屬之[5][7],分巡蘇松道移駐松江府上海縣[1]:260、263[2][3][4][5][6],兼管上海關稅務[1]:260。雍正九年(1731年),加兵備銜[1]:260。同年,建道署於上海縣城大東門內[5]

乾隆六年(1741年)八月丙午[1]:260、263,裁太通道[1]:263,太倉直隸州還屬分巡蘇松兵備道[1]:260、263[7],分巡蘇松兵備道改稱為分巡蘇松太兵備道[1]:260。乾隆十三年(1748年),關防為分巡蘇松太倉等處地方兵備道,按察使司副使銜[1]:260。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三月丁未,兼水利銜[1]:260。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丙子,因蘇州府改由督理蘇松常鎮太糧儲道管轄[1]:258、260,道名改為分巡松太兵備道兼管水利[1]:260。嘉慶十七年(1812年)五月乙亥[1]:258、260,因督理蘇松常鎮太糧儲道不再分巡地方[1]:258,蘇州府還屬分巡松太兵備道兼管水利[1]:258、260,道名改為分巡蘇松太倉兵備道兼管水利[1]:260,通常簡稱為蘇松太倉道蘇松太道[5]

職權

分巡蘇松太兵備道兼治軍民,除了擁有道標營兵力外,也有權調動轄區之內的綠營兵卒,因此蘇松太道台雖是文職官吏,但是實際上也掌握一部分軍權。這與一些特殊地方的道台(如台灣道)頗為相似。

蘇松太道道員屬重要官員,雖為正四品官,但任滿之後大多都升為正三品按察司(正三品)或從二品布政司,也有直接升巡撫總督的例子。

雍正之後,蘇松太道道台衙門設在上海縣城大東門內,今上海市黃浦區(原南市區)的巡道街上。該衙門興建於雍正九年(1731年),佔地14畝,如今尚有上海道衙門遺址可尋。

歷任道員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