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蕪湖各國公共租界是1877年至1943年存在於今中國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的一個外國租界,位於蕪湖老城西門外,南起陶家溝,北抵弋磯山,東至普通山,西達長江邊[1]。
1876年,中英簽訂《煙臺條約》,將蕪湖、宜昌、溫州和北海增闢為通商口岸。1877年,英國駐煙臺領事達文波(Arthur Davenport)來蕪湖,與蕪湖關道劉傳祺交涉在蕪湖開闢租界事宜。同年四月,雙方簽訂《租界約》,規定將蕪湖西門外沿江一塊面積為119畝的灘地作為蕪湖通商租界。
但是初期很少有外商前來投資。1882年英國怡和洋行前來擬租界內一塊灘地,該地長久以來被蕪湖木商堆放木排,木商拒絕交出土地。1901年,怡和洋行通過英國駐華公使館對清政府施加壓力,敦促時任蕪湖關道吳景祺迅速解決英洋行租地問題。吳會商英國駐蕪湖領事柯韙良(Sir William Pollock Ker)提出要明立章程,方可動員木商搬遷。此時美、法、俄、日等國也要求儘快設立租界。1902年吳擬定《蕪湖通商租界章程草稿》,經柯韙良和安徽巡撫聶緝槼修改,於1904年中英正式簽訂《蕪湖各國公共租界章程》。1905年5月16日,清外務部批准該章程。同年6月28日,蕪湖租界舉行開闢儀式。
之後外商、傳教士紛紛前來租地蓋房。1927年,國民革命軍發動北伐戰爭,收復漢口、九江的英國租界。蕪湖公共租界也遭受衝擊。1937年,蕪湖被日軍佔領。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全面佔領蕪湖公共租界。1943年1月日本政府與南京汪精衛政權簽約,宣佈廢除在華外國租界。之後,英國美國政府也與重慶國民政府簽約,宣佈歸還在華租界。抗日戰爭勝利後,蕪湖公共租界不再恢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