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台北市的大學,前身可追溯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北市立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Taipei),簡稱臺北市大、北市大、UTaipei,是一所位於臺灣臺北市的公立綜合大學,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及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於2013年合併成立。主校區設於臺北市中正區,目前設有5個學院及1所附設小學。
臺北市立大學 | |||
---|---|---|---|
University of Taipei | |||
校訓 | 誠信、求實、博學、創新 | ||
創辦時間 | 1895年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創校 1968年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創校 2013年兩校合併 | ||
學校代碼 | 3002 | ||
學校類型 | 市立大學 | ||
校長 | 邱英浩 | ||
副校長 | 張曉生(學術)、曾國維(行政) | ||
教務長 | 許耿銘 | ||
教師人數 | 288人(2016年) | ||
學生人數 | 7,986(2020年) | ||
本科生人數 | 5,193(2016年) | ||
研究生人數 | 2,438(2016年) | ||
校址 |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 | ||
校區 | 博愛校區(主校區):
天母校區: | ||
總面積 | 10.25 公頃 | ||
附屬學校 | 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臺北市中正區公園路29號 | ||
體育聯盟 |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 ||
代表色 | 天藍色 藍色 深紅色 洋紅色 白色 | ||
暱稱 | 臺北市大、北市大、UTaipei、UT | ||
所屬法人 |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 ||
隸屬 |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 國立臺北專業大學聯盟 體育專業大學策略聯盟 臺灣教育學術聯盟 臺灣國立大學系統[1] | ||
網站 | www | ||
|
臺北市立大學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及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合併成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可追朔回台灣日本時期,由臺灣總督府創立的國語學校,因此被稱之為「臺灣高等教育第一校」。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前身為臺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
1896年4月1日,日本人在臺北城南門創立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為臺灣第一所現代體制的學校。當時為日治時代,因此這裏指的國語是日本語。同年5月設置第一(士林國小前身)、第二(老松國小前身)、第三(位在大龍峒保安宮)附屬學校,以供台灣人學童就讀。1897年4月25日,第一附屬學校設置女子分教場;同年6月25日,設置第四附屬學校,以供日本人學童就讀。1898年4月1日,第四附屬學校設置中學科;同年8月16日,第一附屬獨立為「芝蘭公學校」,裁撤第三附屬學校,原第二附屬改為第一附屬學校,原第四附屬改為第二附屬學校,原第一附屬女子分教場改為第三附屬學校。
1902年3月30日,第二附屬學校獨立為台北市第二尋常小學校,原第三附屬改為第二附屬學校。1904年10月3日,設立第三附屬學校為日本人的女子高等教育學校。1907年5月4日,第一附屬學校改為國語學校附屬代用艋舺公學校;同年,附屬中學校獨立為臺灣總督府中學校,附屬第三學校改為中學校附設。1910年4月1日,代用學校改為附屬公學校,附屬第二學校改為附屬女學校;同年9月8日,臺北第三尋常高等小學校(今南門國小)改為臺北師範代用附屬小學校。1913年3月31日,取消代用附屬小學校,隔日新設附屬小學校(今北市大附小);同年7月11日,設立本島人農業教員臨時講習科。1915年7月8日,設立本島人女教員臨時講習科。1918年7月1日,新店尋常小學校改為臺北師範附屬小學校分教場;同年7月19日,設置臺北師範學校臺南分校(今臺南大學)。[2]
1919年4月1日,改制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附屬女學校改為「台灣公立女子高等普通學校」(今中山女高前身),附屬公學校改為「代用艋舺第一公學校」,而台南分校分離教室改為「臺南師範學校」。1922年5月14日,代用艋舺第一公學改為台北市立「老松公學校」。1924年9月1日,老松公學校改為臺北師範「附屬公學校」。[2]
1927年5月13日,易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一師範學校」(日籍學生就讀),下設附屬小學校(今北市大附小)、新店分教場,原北師附屬公學校獨立為「老松公學校」,並另於六張犁設置「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臺籍學生就讀,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下設附屬公學校(原大安公學校,今國北教附小)。1928年4月21日,台北第一師範在校內設置附屬公學校。1932年3月31日,附屬小學校分教場改為由台北州管轄的「新店尋常高等小學校」。[2]
1943年4月1日,臺北第一、第二師範學校再度合併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下設附屬第一(今北市大附小)、第二(大安)、第三(師範校內)國民學校,原第一師範為「南門校區」,收預科及女子部,原第二師範圍芳蘭校區,收本科生。1945年5月,學校在臺北大空襲遭美軍轟炸,校舍幾乎全毀。另外,在二戰前的地址為台北市文武町五丁目4番地。
二戰後,同年國民政府光復台灣。1945年12月25日再度分拆兩校區,南門校區改名「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芳蘭校區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並設立普通師範科,確立了往後34年只招收女學生的傳統及『女師』之名的誕生。招收初中畢業生,修業三年。附設小學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遴選任培道女士擔任戰後時期首任校長。
1946年,增設簡易師範科,招收小學畢業者,修業三年;增設師資訓練班,招收初中畢業生,修業一年。1947年,增設幼稚教育師範科,招收初中畢業生,修業三年。1953年,增設特別師範科,招收初中畢業生,修業一年。任培道校長退休,臺灣省政府遴選秦則賢女士接任校長。1955年,秦則賢校長離職,臺灣省政府遴選鄭昭懿女士接任校長。
1964年,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升格為「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專科學校」,即極富盛名的『女師專』。增設五年制國校師資科。因應教師人數不足,增設三年制國校師資科,招收高中畢業生;增設夜間部二年制國校師資科,提供師範學校畢業者進修的管道。同年,鄭昭懿校長因家庭問題在任內自殺身亡[3],省政府遴派熊芷女士接任校長。
兩校時期 | |||||||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 ||||||
任次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備註 | 任次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備註 |
日治時期 | 尚未成立 | ||||||
1 | 町田則文 | 1896年9月—1900年4月 |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 ||||
2 | 本田嘉種 | 1900年4月—1900年8月 | |||||
3 | 田中敬一 | 1900年8月—1906年9月 | |||||
4 | 持地六三郎 | 1906年9月—1907年5月 | |||||
5 | 本莊太一郎 | 1907年5月—1911年2月 | |||||
6 | 隈本繁吉 | 1911年2月—1919年6月 | |||||
7 | 太田秀穗 | 1919年6月—1922年6月 |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 | ||||
8 | 志保田鉎吉 | 1922年6月—1931年8月 | 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 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一師範學校 | ||||
9 | 濱武元次 | 1931年8月—1937年4月 | |||||
10 | 大浦精一 | 1937年4月—1945年8月 | 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一師範學校→ 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 | ||||
中華民國時期 | |||||||
11 | 任培道 | 1945年11月—1953年8月 | 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 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 | ||||
12 | 秦則賢 | 1953年9月—1955年8月 | |||||
13 | 鄭昭懿 | 1955年8月—1964年7月 | |||||
14 | 熊芷 | 1964年9月—1969年8月 | 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 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專科學校→ 臺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 | ||||
15 | 孫沛德 | 1969年8月—1984年6月 | 臺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 臺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 |
1 | 林鴻坦 | 1968年10月—1977年2月 | 臺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首任校長 |
16 | 陳榮華 | 1984年6月—1986年7月 | 2 | 劉邵本 | 1977年2月—1985年10月 | ||
17 | 毛連塭 | 1986年7月—1994年2月 | 臺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
3 | 蔡特龍 | 1985年10月—1994年3月 | |
代理 | 蔡秋來 | 1994年2月—1995年3月 | 4 | 鄭虎 | 1994年5月—2002年8月 | 臺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 |
18 | 林永喜 | 1995年3月—1998年2月 | |||||
19 | 吳清山 | 1999年2月—2002年5月 | 2002年2月—2002年5月為代理校長 | 5 | 楊忠和 | 2002年8月—2007年2月 | 遷校天母 |
20 | 鄧國雄 | 2002年5月—2005年7月 | 2005年5月—2005年7月為代理校長 | 代理 | 張明峰 | 2007年2月—2007年7月 | |
代理 | 林公欽 | 2005年8月—2005年12月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 ||||
21 | 劉源俊 | 2006年1月—2008年7月 | 6 | 陳坤檸 | 2007年7月—2011年8月 | ||
22 | 林天祐 | 2008年8月—2013年2月[註 1] | 2008年2月—2008年7月為代理校長 | 7 | 鄭芳梵 | 2011年8月—2013年8月 |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
代理 | 劉春榮 | 2013年2月—2013年7月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臺北市立大學 | ||||
臺北市立大學時期 | |||||||
任次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備註 | ||||
1 | 戴遐齡 | 2013年8月—2021年8月 | 臺北市立大學第一任校長 | ||||
代理 | 邱英浩 | 2021年8月—2022年6月 | |||||
代理 | 鄭玉卿 | 2022年6月—2022年8月 | |||||
2 | 邱英浩 | 2022年8月— | 臺北市立大學第二任校長 |
行政單位 | 國際事務處
(國際長:劉光夏) |
教務處
(教務長:許耿銘) |
---|---|---|
學生事務處
(學務長:王耀俊) |
總務處
(總務長:李昱叡) | |
研究發展處
(研發長:陳永盛) |
進修推廣處
(處長:張智鈞) | |
秘書室
(主任秘書:郭晉銓) |
人事室
(主任:姚佩芬) | |
會計室
(主任:林榮亮) |
體育處
(主任:羅仁駿) | |
圖書館
(館長:陳暉淵) |
計算機與網絡中心
(主任:郭建良) | |
師資培育及職涯發展中心
(主任:李權培) |
教學發展中心
(主任:莊旻達) | |
通識教育中心
(主任:陳姿伶) | ||
公關中心
(主任:劉育芸) |
教育學院、人文藝術學院、理學院位於博愛校區。體育學院、市政管理學院位於天母校區。
理學院(博愛校區) | 體育學系(含碩士班) | 資訊科學系(含碩士班) |
---|---|---|
應用物理暨化學系(含碩士班) | 數學系(含數學教育碩士班) | |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 數位學習碩士學位學程 | |
科學教育中心 |
教育學院(博愛校區) | 教育學系(含碩、博士班) | 心理與諮商學系(含碩士班) |
---|---|---|
幼兒教育學系(含碩士班) | 特殊教育學系(含碩士班) | |
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含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博士班) | |
特殊教育中心 |
人文藝術學院(博愛校區) | 中國語文學系(含碩、博士班) | 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含公共事務學碩士班) |
---|---|---|
歷史與地理學系(含碩士班) | 音樂學系(含碩士班) | |
視覺藝術學系(含碩士班) | 英語教學系(含碩士班) | |
舞蹈學系(含碩士班) |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 |
儒學中心 | 藝文中心 | |
華語文中心 |
體育學院(天母校區) | 球類運動學系 | 陸上運動學系 |
---|---|---|
休閒運動管理學系(含碩士班) | 運動健康科學系(含碩士班) | |
水上運動學系 | 技擊運動學系 | |
運動藝術學系 | 運動科學研究所 | |
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 | 運動教育研究所 | |
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 | 身心障礙者轉銜及休閒教育學位學程 |
市政管理學院(天母校區) | 城市發展學系(含碩士班) | 衛生福利學系(含碩士班) |
---|---|---|
都會產業經營與行銷學系(含碩士班) |
臺北市立大學校歌由何永清作詞、江佳穎作曲。
|
|
|
|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