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第三市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中市第三市場,簡稱第三市場,位於台中市南區,原為臺灣日治時期建於台中市敷島町的第三座新式傳統市場。其歷史可追溯至1922年開設的櫻町消費市場,1932年才移至現在位置。
介紹
臺中市第三消費市場最初於1922年11月開設在台中市櫻町一丁目,也稱為櫻町消費市場,後來在1928年轉移至同町他處。當時的臺中車站後站地區逐漸發展,而產生了市場購物的需求,雖然櫻町即位在敷島町東側,但距離仍嫌稍遠,於是在1932年5月移至了在敷島町的位置,便改稱為敷島町消費市場,為戰前在後站地區唯一的消費市場[1]。敷島町市場的本館具切妻造屋頂,以及紅磚砌成的山牆,山牆有當時的台中市徽,而建築至今仍保存完好[2]。1938年中的平均入場人數為2,800人[1]。
1947年,在市場內建了玉聖宮[3]。1959年,增建50個臨時攤位。1974年,再增設126個臨時攤位。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