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孔廟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樂英里的孔廟。最初規劃於東區由基隆顏家贈售的吳鸞旂公館,但因環境、被公眷與平民佔用等問題尚未解決,後改至空軍第三飛機場附設子弟小學原址、臺中市忠烈祠旁重建,建築仿效曲阜孔廟格局,於1976年落成。
沿革
臺灣戰後時期初,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a]遷至臺中[2]。1951年6月16日,臺中市孔廟籌建委員會在臺中市府會客室招開第二次會議,由楊基先舉行會議,孔德成、劉安祺、沈鴻烈、黃通、徐成等十餘人出席,陳積中報告省府委員顏欽賢願意用大智路的土地作為興建孔廟用地[3]。該地原是臺灣府城建城總理吳鸞旂公館[4][5]。
同年9月29日,臺中市府大禮堂,委員會推選楊基先為主任委員,沈鴻烈、黃通為副主委。並推出常務委員劉安祺、沈鴻烈、孔德成、吳禮卿、徐灶生、杭立武等十七人,常務監察委員林金標,監察委員邱欽洲、林湯盤等七人[6]。次年5月17日,籌建委員會舉行職席會議,由市長楊基先主持,到杭立武、孔德成等委員二十餘人,經決議發動地方人士勸慕興建孔廟,原預完1952年下半年動工[7]。1955年,顏欽賢以新臺幣六萬元廉讓一千多坪的土地,並言明不得移作他用[8]。
當時吳鸞旂公館前有更樓一座,中座正廳,分前後兩進,廳之左右各附臥房一間,兩旁各住屋三棟,每棟一廳兩房,各有天井圍牆,右側有一大書房,旁有水池。右後角有大客廳一座,廳後有臥房數間,廳前有橋欄、池塘,公路四週加築圍牆,樓閣雕樑畫棟。[12]
因市府建廟經費難籌,原作為孔廟的吳鸞旂公館就先被住戶[c]佔住,纏訟數年期間恣意破壞,宅內建築物呈現破爛不堪[4]。廟內大部分房舍被充作公務員宿舍,並有其他階層份子佔住,又向市府要求補償費[8]。孔廟正殿上木板牆被人拆除,供奉孔子像[d]之處變成通道,通道兩邊闢為房間,施景琛所贈孔子像遺失[14]。廟址又遭認為偏僻[15],及被里長抱怨對面就是風化區[e]妓女戶[11][18],並傳出堪輿不宜[5]。
於是各界人士組織孔廟遷建委員會,決定將廟地予以轉賣,而將所得款項另易地另建孔廟。此舉引起顏欽賢來函向市長林金標抗議,內容為在臺中市孔廟籌建委員會立約後應善加興建孔廟,以酬渠售贈之願,而至今事隔數年,迄今該孔廟尚未完全建好,如今復意圖將地轉售,此舉實違售贈的本旨,渠實難以同意。[10]
1962年12月4日,市議員周賜斌在總諮詢時,提出將孔廟從東區遷往大坑山區[19]。1965年6月17日,臺中市議會聯合審查總預算時,議員李清花向市長張啓仲建議,原預定興建臺中殯儀館的空軍第三飛機場附設子弟小學[f]現址,可改建孔廟[15]。此提議也獲得里民贊同,認為可安定人心[18]。次月9日,省議員吳一衛對臺灣省政府建議要撥款幫助臺中市建立孔廟[22]。次年1月27日,臺中市政府在記者會上宣告,將以空軍小學原址興建孔廟,但說市府無力負擔費用,望中央補助與民間捐獻[23]。因臺北市即將升格成直轄市,省府不能再用臺北孔子廟祭孔,因此報紙有呼籲省府協助另建孔廟的社論[24]。《臺灣民聲日報》在1967年2月22日獨家報導說,原捐獻人的臺陽實業於市府計劃另地建廟後,決定將原有大智路三百多坪出售,未經市府同意[25]。此行為被市政府下令地政事務所停止轉售[g][26]。同年4月17日市府會議室,孔廟遷建委員會決定孔廟建地產權改歸市府所有,以使遷建工程能順利進行[27]。原先有興建明倫堂的計劃,但土地[h]在1969年租給臺中市救國團,原租期間自1969年5月1日至1971年4月30日為止,卻長期未歸還[29]。
1972年新聞報導,臺中市府正計劃撥款二千五百萬元,在忠烈祠旁邊興建新的孔廟[14]。本來計劃向中、小學生募捐經費,引起議員張光儀在該年11月22日於市政總質詢時反對[30]。省府在民國六十三年度(1974年)決定運用二十億元,進行十八項公共建設工程和四項專案工程計劃,其中一專案就包括臺中孔廟的新建[31]。建造商為以作古蹟修繕建築起家的慶仁建設[32],琉璃瓦為供應圓山飯店琉璃瓦的鶯歌三星陶器工廠製作[33],孔子神主由曾雕刻過臺北孔子廟神主的李松林負責[34],鑿花為施坤玉作品[35]。1976年8月15日,大成殿業已完工,獲蔣經國以行政院長身分巡視[36]。
1976年9月14日安設孔子像基座,9月29日落成[36]。地址是雙十路二段30號[37],地點屬於金華里[38],佔地兩萬餘坪[39]。
2015年10月22日,市府拆除台中市救國團後方與孔廟園區間的圍牆,以恢復孔廟既有範圍[40]。2017年2月6日,台中地方法院一審判決,救國團必須根據《民法》求償租金最高五年不當得利所得,賠償市府約四百萬元,另對於救國團團本部佔用多年的孔廟土地須依照市府要求拆除建物[29]。救國團上訴二審後,法官勸兩造和解,市府遂同意救國團續用四年,建物須無償返還國有(2022年2月)[28]。
設施
建築式樣上屬北方孔廟,大成殿仿宋朝宮殿式建築,整體建築配置仿曲阜孔廟,彩繪全仿宋制,只見花草不畫龍鳳,在台灣孔廟中獨樹一格[39]。
照壁長17.60公尺、寬4.5公尺,獨立在圍牆之外,與櫺星門隔街相望,為北方廡殿式建築,仿花崗石斬石子基座,頂覆青色琉璃瓦,四面嵌以琉璃浮彫,不同於其他台灣孔廟照壁大都直接書寫「萬仞宮牆」四字、圖繪麒麟,而是嵌浮雕孔子遊學圖[41]。
作為正門的櫺星門不同於其他縣市孔廟則設在大成殿內,而是獨立在外[42]。二側設有金聲、玉振門[42][41]。雙十路旁設有觀德門作側門[42]。
漢寶德回憶羅雲平非常喜歡新建的臺中孔廟,有外賓來訪,一定帶他們去此廟參觀。並且向建造單位要圖樣,準備在美國依樣建一座。羅雲平曾問漢寶德意見,後者認為臺中孔廟雖規模甚大,但在廟相與氣勢上,不及臺南孔子廟、彰化孔子廟遠甚。[43]
漢寶德認為臺中孔廟雖使用宋代營造法,但不免制度上混亂,斗拱尺寸大,出簷遠,自然予人以簷宇飛揚的感覺,卻比例上掌握不善,缺乏壯偉的氣勢,南廡、大成門等,與正殿的搭配是相當軟弱的。他並批評兩廡用捲棚頂,尤其不能原諒。[43]
廟內種一棵稱為「孔子樹」的楷樹,為牧野富太郎贈與廟方管理員何源松,其來源是白沢保美在1916年從曲阜取來的種子。由於祭孔時,會舉行拔智慧毛活動,這棵樹也被學子認為是智慧樹,樹皮慘遭池魚之殃。[44]
釋奠
自1976年孔廟落成之後,廟附近的力行國小[i]學童擔任祭孔大典中的八佾舞[47][48][49]。佾舞為明朝後期的《頖宮禮樂疏》[50]。 1995年,苗栗縣政府首次舉行釋奠時,就派人來此校學習,以便在象山孔廟演出[51]。禮生、樂生則是從台中市府及區公所中挑選有經驗的人員擔任[52]。
佾生對象以六年級的男童為主,暑假開始之際,從五年級的學生中挑選,為求整齊、化一的畫面,還得在身高及體型上力求均一。人數有六十四人,在甄選時都選上八十餘名,以備萬一。暑假過後,需利用課餘甚至夜間練習。由於釋奠都於清晨開始,因此,往年9月27日借住在孔廟毗鄰的救國團宿舍內,由於換床的不習慣,加上第二天半夜就得起床準備,因此,當夜學童幾乎都徹夜未眠,復加上第二天得站立、舞動近一個鐘頭,稍有差錯即遭指責,體力消耗大。[47]
2004年,輪由省府主持時,以米食取代太牢,而學子喜歡拔的牛毛,則先從牛墟收集[53]。
2011年秋季祭孔時,馬英九出席,為成立以來首次有國家元首參與[54]。2015年首度加辦春祭[55]。因少子化危機,該年秋祭變通首度有兩位女[j]佾生,但該年剛好碰到颱風而取消[49]。2017年,首度由孔氏七十七代子嗣孔德運擔任崇聖祠祭典分獻官[50]。
註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