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二二八紀念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立
1989年起,臺灣各地陸續設置二二八紀念碑[1]。其中省轄市時的台中市部分,在議員王世勛倡議下興建,獲得過半數台中市第十一屆議員連署[2]。台中市政府在八十三年度編列新台幣三百萬元,作籌建經費[3][4]。
1994年1月12日,台中市政府招開第一次臺中市二二八紀念碑籌建委員會議,出席者有民政局長蕭清杰、市府主任秘書蔡政忠、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黃秀政、東海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洪敏麟、二二八關懷協會會長王春發等,針對立碑處、碑文、工程進行討論[3]。2月28日,二二八事件參與者鍾逸人、前台獨聯盟主席許世楷、議員何敏誠、議員王世勛舉行記者會,建議應將建碑地點選在市府前廣場[2]。5月16日,台中市二二八紀念碑籌建委員會決定選用東海大學教授洪敏麟、重耀建築事務所李學忠、姜修恆所設計的圖樣,並委請市議員李明憲製作浮雕[5]。
民政局提案在東峰公園建碑,因有面積寬廣、視野遼闊、有林園大道等優點[3]。1994年10月發包興建[4],設在此公園原先一座高約四點六米的人工小山丘台地上[6]。由於建造時並未告知此台地的設計師唐真真,引起他抱怨市府不尊重知識產權[7]。
造型
碑高度約為十三米[4],四週各有四根圓形石柱拱衛[8],碑體四面以「228」字體設計造型[9],浮雕為王昌敏所設計[10]。三面各為受難、忍痛向前及和平新世紀主題[9]。如以一對男女造型象徵當時被束縛的生活與思想、兩隻和平鴿隱喻著人們的緬懷追思和盼望[10]。
落成
原先預定為1995年二二八和平紀念日舉行落成,但遭遇衛爾康餐廳大火而順延[8]。6月15日落成典禮時,市長林柏榕致詞說起幼時老師從此天人永隔,及台灣人原以為生活可獲得改善,卻日子更亂精神更痛苦等話,不禁掩面而泣[10]。
同年7月25日,由於碑所在的台地原設計未保留洩水孔,導致豪雨撐破擋土牆,基座塌陷呈傾斜[6]。27日,市府緊急責成包商修復[7]。
碑文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台中市二二八紀念碑碑文
林柏榕回憶曾請擬了五篇碑文,但大家意見都不同,導致落成時無碑文[11]。如二二八關懷協會理事長王春發表示,市府的紀念碑文,雖獲得建碑委員會共識,但其內容不但與歷史不符,且文言白話相互摻雜,也未經受難者家屬的同意[10]。2001年2月28日紀念會時,市長張溫鷹說「有聲不如無聲,有文不如無文」,但希望中央儘快制定統一的碑文,讓各縣市政府能立文[11]。直到2002年胡志強任市長時,爭得二二八關懷協會及遺族們同意,2003年設立碑文,才結束有碑無文的八年[12]。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