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腦膜炎雙球菌(學名Neisseria meningitidis),又名腦膜炎奈瑟菌[1]腦脊髓膜炎雙球菌,簡稱為腦膜炎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因其所導致的腦膜炎流行性腦膜炎而聞名,亦會造成腦膜炎球菌血症(一種致命性的敗血症)。牠只感染人類,並無寄生的動物,是唯一令細菌性感染腦膜炎成為流行病的病菌。約10%至20%的人群咽喉部一直攜帶腦膜炎奈瑟菌,而發生疫情時,病菌攜帶率可能會更高[1]

快速預覽 腦膜炎雙球菌, 科學分類 ...
腦膜炎雙球菌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域: 細菌域 Bacteria
門: 假單胞菌門 Pseudomonadota
綱: β-變形菌綱 Betaproteobacteria
目: 奈瑟菌目 Neisseriales
科: 奈瑟菌科 Neisseriaceae
屬: 奈瑟菌屬 Neisseria
種:
腦膜炎雙球菌 N. meningitidis
二名法
Neisseria meningitidis
(Albrecht et Ghon, 1901) Murray, 1929
模式菌株
Sara E. Branham M1027 = ATCC 13077 = CCUG 3269 = CIP 73.10 = DSM 10036 = NCTC 10025
關閉

腦膜炎雙球菌主要透過口水、呼吸道分泌物傳染,包括咳嗽、打噴嚏、親吻或透過水都會傳染。它感染的方式是透過細長的性菌毛和表面蛋白質Opa和Opc黏附在細胞上。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90%以上的流腦病例是由A群腦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2]

臨床表現

  • 腦膜炎是最為人知的情況。最初發病時不會出現腦膜炎特有的病徵,並會迅速由發熱頭痛頸部僵直發展至昏迷死亡。病發的死亡率約為10%[註 1]。而即使在發病早期獲得診斷並開始進行適當的治療,仍將有5%到10%的患者通常在出現症狀之後的24至48小時內死亡;細菌性腦膜炎可能會致使10%至20%的倖存者發生腦損傷、聽力損失或學習障礙[1]。懷疑患有腦膜炎會是臨床急症及須接受立即的檢查[6]。兒童的腦膜炎病徵與感冒十分相似,即使是兒科專科醫生也無法單憑幼兒的症狀、抽血、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去確認兒童罹患腦膜炎,而是必須要進行腰椎穿刺檢查才能確認是否是腦膜炎雙球菌感染[7][8][9]
  • 敗血病較少受人重視且不太常見,但卻屬於腦膜炎球菌病的更為嚴重的形式(通常是致命的),其特點是出現出血性皮疹和快速發生循環衰竭[1]。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患者中約有5%~20%會未經腦脊髓膜炎症狀直接進展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症[3]。由於沒有其他腦膜炎的病徵,在身上出現的紫斑很容易被忽略。敗血病在發病後的死亡率約為40%,而倖存者中約會有20%產生相關後遺症[3]。任何人出現的皮疹若被玻璃壓過後而不會呈現白色,建議須立即前往醫院求醫。[10]並非所有出現紫斑都是因敗血病所致,但其他的病因(如自發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類過敏性紫斑症)亦均需要接受檢查。
  • 沃特豪斯-弗里德里克森二氏症候群(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WFC)是一種因突然的感染而引致大量及雙側的腎上腺出血。這種情況會導致腎上腺激素的分泌不足,休克,肢體末端壞死(gangrene change)廣泛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以及全身廣佈的紫斑(purpura)。

英國的政策是若發現任何疑似流行性腦膜炎敗血病的個案,均須在安排入院的同時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如青黴素)。減少其後的感染能降低死亡率。

那些免疫系統有缺憾的人,如患有腎病症候群脾切除,會有較高風險受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在無脾的情況下,不論切除或缺憾,均要接受疫苗接種。

Remove ads

菌株

腦膜炎雙球菌有13種不同的血清群,根據牠們多醣類莢膜的抗原性結構而分類。五個血清群:A型、B型、C型、Y型及W135型差不多是造成所有人類患病個案的血清群。

  • A型:一般在下撒哈拉非洲國家出現,建議前往該地區前先接受A型及C型的疫苗接種。中國主要是此型腦膜炎廣為流行。
  • B型:最為致命的菌株,在英國的病症中有40%就是由此菌株造成。由於B型有着能改變的特性,使該地未能研製普遍對抗此株的疫苗。但是在新西蘭已發展出及使用一種名為MeNZB的疫苗,能抵抗某些特定的B型腦膜炎雙球菌。
  • C型:在英國未有適合嬰兒的疫苗前,造成該國約60%的嬰兒病症。初期非結合型的A型及C型的疫苗對2歲以下的嬰兒沒有效用,而結合型的疫苗則能誘發嬰兒的免疫系統。中國從安徽省開始,C型流腦較為流行。
  • W135型:對前往麥加朝聖的人造成麻煩,沙特阿拉伯經已規定所有欲前往朝覲的人須有接受W135型的疫苗的證明。
  • Y型:過往十年在北美洲引發病症。

其他菌株包括29-E型、H型、I型、K型、L型、X型及Z型。

疫苗

從疫苗的製備工藝上,可以分為:

  • 多糖疫苗:腦膜炎球菌培養後,提取菌體表面的莢膜多糖做成疫苗。優點是成本比較低。缺點是只能激發體液免疫,免疫維持時間短;且對小於2歲人群的免疫效果很差,而流腦主要威脅0-1歲人群。
  • 結合疫苗:流腦菌的莢膜多糖與特殊的載體結合,對小於2歲人群的免疫效果很好。
  • 蛋白疫苗:B群流腦菌的多糖成分或結合成分的免疫效果均很差,但B群流腦菌菌體的外膜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可製成疫苗。

現時美國有兩種疫苗可以阻止腦膜炎雙球菌疾病。商品名為「美那克查(Menactra®)」的疫苗適合11-55歲的病人。商品名為「美諾蜜(Menomune®)」的疫苗則適合其他年齡及旅行者。另外,亦有兩種四價的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專針對A型、C型、W135型及Y型),分別為MCV-4(一種由賽諾菲·巴斯德發售的結合型美那克查疫苗)及MPSV-4(一種由賽諾菲·巴斯德發售的美諾蜜多醣疫苗)。

美諾蜜有着不同的問題。它的作用時間短(對少於5歲的孩童一般只有3年或更少),[11][12]因為它並不會產生記憶T細胞。倘以重覆使用疫苗來解決這問題,只會造成降低的效能、抗體反應下降,所以它並沒有任何後補劑。[13][14]與其他多醣疫苗一樣,美諾蜜並不會產生經腸道免疫,所以用藥的人體內仍然有腦膜炎雙球菌定植,及不能發展族群免疫。[15][16]因此,美諾蜜只是適合需要短暫保護的旅行者,但卻不適合公眾健康。

美那克查有着與美諾蜜相同的多糖抗原,但它的多糖抗原與白喉類毒素結合。這種形式希望可以解決美諾蜜的限制。美那克查®現時只適合11-55歲的人使用,所以在此年齡以外的,都只可以使用美諾蜜。

一項研究指出,在比較兩種疫苗後,76%的病人在使用MCV-4三年後仍然有保護(若與對照比較則有63%),但卻只有49%正在使用MSPV-4有保護(與對照比較有31%)。[17]這表示須給予在使用疫苗時間性的建議,因現時仍未有任何證據顯示疫苗能有多於三年的保護。

在中國,國家免疫規劃供免費接種用的流腦疫苗是流腦A群多糖疫苗、流腦AC群多糖疫苗。國家免疫規劃的接種程序規定為:流腦疫苗接種4劑,其中第1、2劑用流腦A群多糖疫苗;第3、4劑用流腦AC群多糖疫苗。也可以選擇接種自費但效果更好的腦膜炎疫苗。

一項於2015年的研究指出,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流腦疫苗接種工作[18]的逐步推進,中國大陸地區的腦膜炎球菌感染的標化發病率由1990年的2.35/10萬降至2010年的1.06/10萬,降幅達54.89%;而標化死亡率由0.33/10萬降至0.07/10萬,降幅達78.79%。1990年度中國大陸腦膜炎球菌感染症共發病33573例,死亡4093例,經計算後當年該病的死亡率達12.2%;而2010年中國大陸腦膜炎球菌感染症則共發病14826例,死亡972例,經計算後當年該病的死亡率為6.6%,數值較1990年縮減了約50%[19]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與註釋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