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胚殼(學名:Prodissoconch),又作前結殼,是雙殼綱軟體動物(即蛤蜊、蜆、扇貝、牡蠣等物種)在其胚胎階段或幼蟲階段時就已存在的早期外殼。在腹足綱軟體動物的同源結構為胎殼或原胚殼(Protoconch)。



胚殼一般都是平滑的,但並不完全都是,但沒有生長線這點則是共同的。 如果其胚殼沒有被侵蝕消失的話,一般在其成年貝殼中仍可見。
胚殼的結構已被廣泛用作雙殼類分類中的一種鑑別特徵。
位置
一旦幼蟲期的雙殼動物找到棲息地定居並演化到少年期,貝殼的其餘部分就開始生長。[1] 這個貝殼最早形成的部分,在整瓣殼來看比較凸出,就是殼頂(umbo)的所在。這部分亦是貝殼的胚殼所在,假如這部分未有被侵蝕或其他原因去掉的話。而在胚殼與殼頂間的分界往往亦相當明顯。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