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聯邦軍(Union Army),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內戰)時期泛指北方聯邦方面軍隊,亦稱北軍(Northern Army)、聯邦陸軍(Federal Army)、洋基佬(the Yankees)(南軍以該詞貶損和稱呼北軍)等。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聯邦軍作戰的最高目標是擊敗聯盟軍,保衛美國國家統一。聯邦陸軍最終有效地保衛了一個持續有效、完整的共和國。它主要由北方未脫離聯邦的美軍正規軍、義務役官兵、國民兵兵員以及南方反對奴隸制、要求聯邦統一的志願兵組成。
美利堅合眾國陸軍 | |
---|---|
存在時期 | 1861年2月18日–1865年5月26日 (4年2個月又4周) |
國家或地區 | 美利堅合眾國 |
種類 | 陸軍 |
規模 | 合計服役人數2,128,948 |
直屬 | 美國戰爭部 |
專用顏色 | 深藍色 |
進行曲 | "共和國戰歌" |
參與戰役 | 顯示戰役
|
指揮官 | |
最高統帥 | 亞伯拉罕·林肯總統 (1861–1865) 安德魯·約翰遜總統 (1865) |
總指揮官 | MG 溫菲爾德·斯科特 (1841–1861) MG 佐治·B·麥克萊倫 (1861–1862) MG 亨利·韋傑·哈勒克 (1862–1864) GA 尤利西斯·S·格蘭特(1864–1869) |
在戰爭期間聯邦總共招募了2,128,948名聯邦軍士兵[1],其中包括178,895名有色人種士兵;白人士兵中有25%都出生在美國之外。[2] 最初動員的北軍士兵只約定了3個月的服役期,而在這之後他們大多選擇繼續在北軍中服役3年。這些北軍官兵中總共大約有596,670人因各種原因死亡、失蹤、受傷或致殘。[3] 內戰中,北軍依靠聯邦強大的經濟實力、後勤、兵員補充能力最終擊敗了南軍。
美國內戰開始於1861年4月,當時整個北軍只有正規軍的16,000人,其中還有許多南部人陸續辭職加入了南部聯盟軍。聯邦正規軍只有19個團,其中包括5個騎兵團、10個步兵團和4個炮兵團。在這些團下屬的198個連中,共有183個連駐紮在遍佈泛密西西比河西部地區各地孤零零的邊境哨所。其它的連都部署在加拿大邊界或是分佈在大西洋沿岸以及墨西哥灣的各個岸防炮兵要塞里。
聯邦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呼籲召集75,000志願軍服役三個月用以平定南部聯盟的「暴動」。1861年7月22日,國會授權再募集五十萬人的志願軍。
呼籲組建志願軍在最初受到了北方人的積極響應,在廢奴主義者、移民等群體獲得了穩定的兵員。超過10,000德國人在紐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即回應了林肯的請求。隨着越來越多的兵員需要,志願參戰的人反而越來越少,金錢獎勵和強迫徵募等手段被迫使用。然而,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至少有二百五十萬人在聯邦軍,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志願參戰的志願兵。
聯邦軍由眾多組織組成,這些組織通常按地域進行組織。
分為東部戰區,西部戰區等。
軍區覆蓋的區域中一般駐有野戰軍,常見的以河流命名,如田納西河軍區,坎伯蘭河軍區,或以區域命名,如太平洋軍區,新英格蘭軍區,東部軍區,西部軍區,中部軍區等。
軍區的一些小的劃分,如東田納西軍分區。
最高級別的戰鬥力量,著名的軍團有以下這些:
戰爭期間作戰部隊的粗略規模: [4]
在團制建制下,團是主要的永久建制單位。多個團往往會組成一個旅,由一位準將指揮。根據情況,旅很容易發生變化。通常,團級部隊到達戰場以後,便會根據團的部署地點以及與其他團的相對位置,再組成旅級部隊。
在聯邦軍存在期間擔任總司令的人:
1862年3月11日至7月23日之間的空白,由林肯總統和戰爭部長埃德溫·M·斯坦頓在一個「戰爭委員會」協助下直接控制。該委員會成立於1862年3月17日,包括主席森·A·希契科克,以及戰爭部首腦洛倫佐·托馬斯,蒙哥馬利·C·梅格斯,約瑟夫G.托滕,詹姆斯·里普利和約瑟夫·P·泰勒。 [5]
斯科特是位年邁的老軍人,參加過1812年戰爭和美墨戰爭,無法有效履行職責。他的繼任者,麥克萊倫(McClellan)建立和訓練了東部戰區主要戰鬥力量、龐大波托馬克軍團。儘管麥克萊倫在士兵中很受歡迎,但由於他的謹慎策略和與總司令林肯總統的不和,麥克萊倫被剝奪了總司令的職務。(他在半島會戰和安提坦戰役期間仍然是波托馬克陸軍的指揮官。 )他的繼任者亨利·W·哈雷克少將(Henry W. Halleck)在西部戰區取得了成功,但他更多的是一名管理人員,而不是戰略計劃者和指揮官。
尤利西斯·格蘭特(Ulysses S. Grant)是聯邦軍的最後一位指揮官。 在西部的勝利帶給他巨大的名聲。1864年3月,他被任命為陸軍中將和聯邦軍總將軍。格蘭特督導波托馬克軍團(由他的下屬佐治·米德將軍正式領導)在弗吉尼亞展開了陸路會戰(Overland Campaign),通過許多猛烈的消耗戰給予聯盟軍最後的打擊,而數量佔優的聯邦軍比聯盟軍更能承受損失。格蘭特在弗吉尼亞州彼得斯堡包圍了李的部隊,並最終佔領了聯盟國首都里士滿。他制定了針對聯盟的協調一致的進攻策略,包括最重要的威廉·謝爾曼在佐治亞州和南北卡羅來納州的會戰和菲利普·謝里登在謝南多厄山谷的會戰。這些戰役的特徵是格蘭特的另一種戰略,即所謂的全面戰爭,即在進攻道路上大範圍摧毀工廠和農場,使敵人無法獲得繼續戰爭所需的資源。
格蘭特的批評者抱怨聯邦軍在他指揮間遭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但是林肯不會撤換格蘭特,因為用林肯的話來說:「我無法放過這個人。他能打。」
其他著名的陸軍領導人有納撒尼爾·里昂(Nathaniel Lyon)(在戰鬥中被殺的第一個聯邦將軍),威廉·羅斯克拉恩斯(William Rosecrans),佐治·亨利·托馬斯(George Henry Thomas)和威廉·謝爾曼。
格蘭特和謝爾曼的決定性勝利迫使聯盟軍的大部隊投降。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投降發生於1865年4月9日,羅伯特·E·李將軍率領北弗吉尼亞軍隊在弗吉尼亞的阿波馬托克斯(Appomattox Court House)向格蘭特投降。儘管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有其他聯盟軍的投降,例如約瑟夫·約翰斯頓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投降,但這個日期仍然標誌着美國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的結束,美國聯盟國的終結,以及緩慢的重建的開始。
聯邦軍軍人由許多不同的種族組成,其中包括大量的移民。在聯邦軍中服役的白人中,約有25%是外國出生的。 [6] 這意味着約有160萬人出生在美國本土,其中包括20萬非裔美國人。大約20萬士兵和水手出生在愛爾蘭。儘管有些士兵來自更遙遠的馬耳他、意大利、印度和俄羅斯,但大多數其他外國出生的士兵來自英國和加拿大。
人數 | 百分比 | 出生/族裔 |
---|---|---|
1,000,000 | 45.4 | 土生土長的美國白人 |
216,000 | 9.7 | 德國 |
210,000 | 9.5 | 非裔美國人。一半是生活在北部的自由人,一半是來自南部的前奴隸。他們在超過160個「有色」軍團和組織組成美國有色部隊(USCT),主要由白人軍官擔任指揮。 [7][8][9][10] |
200,000 | 9.1 | 愛爾蘭 |
90,000 | 4.1 | 荷蘭 |
50,000 | 2.3 | 加拿大 [11] |
50,000 | 2.3 | 英國 |
40,000 | 1.8 | 法國或法裔加拿大人。大約一半在美國出生,另一半在魁北克[11] |
20,000 | 0.9 | 北歐語(挪威語,瑞典語,芬蘭語和丹麥語) |
7,000 | 0.3 | 意大利 |
7,000 | 0.3 | 猶太人 |
6,000 | 0.2 | 墨西哥 |
5,000 | 0.2 | 波蘭(其中許多人在WłodzimierzKrzyżanowski將軍麾下的布里格波蘭軍團服役) |
4,000 | 0.1 | 美洲原住民,主要是Lenape , Pamunkey , Lumbee , Seneca和Muscogee |
295,000 | 6.4 | 其他幾百個民族 |
許多移民士兵組成了自己族裔的部隊,例如愛爾蘭旅(紐約第69步兵團,紐約第63步兵團,紐約第88步兵團,馬薩諸塞第28團,賓夕法尼亞第116團);瑞士步兵團(密蘇里州第15步兵團);紐約第55步兵團;加里波第衛隊(紐約第39團);馬丁內斯民兵(新墨西哥州第1團);波蘭軍團(紐約第58團);德國遊騎兵;錫格爾步槍團(紐約第52團);卡梅倫高原團(紐約第79志願步兵團);斯堪的納維亞軍團(威斯康新第15團)。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外國出生的士兵作為個人散佈在整個部隊中。
相比之下,聯盟軍不是很多樣化:聯盟軍中有91%的士兵是土生土長的白人,只有9%是外國出生的白人,其中愛爾蘭人人數最多,其他包括德國人,法國人,墨西哥人(儘管其中大多數是在西南地區仍是墨西哥的一部分時出生的)和英國人。一些聯盟國的宣傳譴責了聯邦軍中外國出生的士兵,將他們比作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令人討厭的黑森傭兵。同樣,數量相對較少一些的美洲原住民(切諾基,契卡索,喬克托和克里克人)也為聯盟國而戰。
逃兵是雙方共同的一個重要問題。每天的戰爭苦難、強迫行軍、乾渴、令人窒息的高溫、疾病、薪水延誤、對家庭的關懷、對乏味徒勞的服役缺乏耐心、在戰鬥前夕的恐慌,厭戰情緒、缺乏對指揮官的信心、以及挫敗感(特別是對早期的聯邦軍而言),都趨於降低聯邦軍的士氣並增加逃兵率。 [12]
在1861年和1862年,戰爭對聯邦軍的發展非常不利。某些統計聲稱這段時間有18萬逃兵。在戰爭最艱苦的兩年,1863年和1864年,聯邦軍每天都有200多逃兵,在這兩年中總共有15萬次逃兵。戰爭四年來,聯邦軍的逃兵總數接近35萬,15%的聯邦士兵逃跑了。官方數字顯示,整個戰爭期間,來自聯邦軍的逃兵人數為200,000,約佔聯邦軍士兵的8%。由於將逃兵定義為失蹤30天或更長時間,並且有些士兵在該時間段內返回,還有一些逃兵被貼上行動失蹤標籤,反之亦然,因此難以確定準確的計數。許多歷史學家估計,聯邦軍的「真實」逃兵率在9-12%之間。[13] 3個逃兵中約有1人自願返回或被捕並被遣送回團。許多逃兵都是專業的「賞金騙子」,他們會領取入伍賞金,然後逃到別處去。如果不被抓獲並判死刑,這種犯罪可以得到很好的回報。 [14] [15]
愛爾蘭移民是著名的「紐約徵兵暴動」的主要參與者。[16] 受到民主黨政客煽動性言論的鼓舞,[17] 愛爾蘭人在戰爭開始之前就對南方表示了強有力的支持,並長期反對廢奴主義和自由黑人。他們認為他們帶來了工作上的競爭,並指責他們壓低了工資。愛爾蘭移民指稱,這場戰爭只是一場上流社會的廢除奴隸制戰爭,目的是解放奴隸,他們可能向北遷移並競爭就業和住房,而貧窮的階級不歡迎徵兵,特別是在有錢人可以靠金錢購買豁免的情況下。窮人組成的俱樂部會為不幸的成員購買豁免。1863年徵兵法的通過引發了暴亂,北部城市開始發生騷亂,其中最嚴重的是紐約市。據報道,主要由愛爾蘭移民組成的暴亂人群在1863年夏天展開暴動,最嚴重的暴力事件發生在7月葛底斯堡戰役進行的時候。暴民向非裔美國人的教堂和有色人種孤兒庇護所以及著名的新教廢奴主義者的住所放火。據報道,親聯邦的紐約論壇報員工發射了兩支加特林機槍驅散了闖進辦公室的暴徒。騷亂的主要受害者是反奴隸制運動中的非洲裔美國人和活動家。直到在葛底斯堡取得勝利後,聯邦軍才被派遣回來。一些部隊不得不開槍平息暴力並制止暴亂分子。估計有多達1,000人喪生或受傷。[18] 中西部的農村地區和賓夕法尼亞州的煤礦地區爆發了幾次小規模的暴動。[1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