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美國關係

双边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拿大—美国关系

加美關係[2]美加關係[3],是美利堅合眾國加拿大的外交關係,兩國關係已經橫跨了兩個多世紀。歷史上,美國與加拿大均為大英帝國殖民地,兩國共同擁有英國的文化底蘊。在現代世界上,兩國關係一直處於穩定、互利的狀態,也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國,多年來,兩國人員往來頻繁。在1775年加拿大戰役以及1812年戰爭期間,美國曾試圖入侵加拿大,直至1815年戰爭結束,英國停止援助與美國領土、印第安人有關的襲擊,美國不再試圖入侵加拿大。雖然兩國依然有輕微的衝突,但總體而言,兩國一直處於平靜的狀態[4]。目前美國是加拿大的鄰國,也是最重要的盟國,兩國在政治、經貿、軍事等領域,保持着密切關係,加拿大歷屆政府均視對美關係為外交政策基石[5]

快速預覽 加拿大, 美國 ...
加美關係
Thumb

加拿大

美國
代表機構
加拿大駐美國大使館美國駐加拿大大使館
代表
大使英語List of ambassadors of Canada to the United States 克爾斯滕·希爾曼英語Kirsten Hillman大使 Marybeth Turner [1]
關閉
Thumb
2023年3月,自由黨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多(右)和民主黨美國總統祖·拜登(左)於渥太華會面。
Thumb
2019年6月,自由黨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多(右)和共和黨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左)於白宮會面。
Thumb
2016年3月,自由黨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多(左)和民主黨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右)於白宮會面。
Thumb
2014年3月,保守黨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右)、民主黨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左)和墨西哥總統恩里克·培尼亞·涅托(中)於墨西哥托盧卡會面。
Thumb
2008年11月,保守黨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左)和共和黨美國總統喬治·W·布殊(右)於白宮會面。

美國和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夥伴。在北美自由貿易協議下,兩國與墨西哥一起,構成了目前世界最大的貿易集團[6]。自1994年以來,經貿關係蓬勃發展[7][8]。另外還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邊界—美加邊境[9],在邊檢方面,兩國也一直有密切的合作[10]

根據蓋洛普公司於2012年公佈的民意調查,加拿大一直是美國人最喜愛的國家,96%的美國人喜歡加拿大[11][12]。根據BBC於2013年公佈的民意調查,84%的美國人一直關注加拿大的正面影響,只有5%的美國人一直關注加拿大的負面影響,在全世界排名第一。2013年,64%的加拿大人關注美國的正面影響,而81%的加拿大人對奧巴馬處理國際問題方面表示有信心,只有30%的加拿大人關注美國的負面影響[13]。另外根據BBC於2014年公佈的民意調查,86%的美國人一直關注加拿大的正面影響,只有5%的美國人一直關注加拿大的負面影響。而加拿大人一直關注美國的正面影響只有43%,關注美國的負面影響則達到52%[14]

兩國比較

更多資訊 加拿大, 美利堅合眾國 ...
加拿大 加拿大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
人口 35,151,728人 313,697,000人
面積 9,984,670平方公里(3,855,103 sq mi) 9,534,000平方公里(3,531,905 sq mi)
首都 渥太華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最大都市 多倫多:人口2,794,356人(都市圏人口6,202,225人) 紐約:人口8,363,710人(都市圏人口32,006,798人)
國體 君主立憲國 共和國
政體 議會制 總統制
地方分權 聯邦制 聯邦制
國家元首 查爾斯三世加拿大國王 當勞·特朗普聯邦總統
政府首腦 賈斯汀·杜魯道聯邦總理 當勞·特朗普聯邦總統
公用語言 英語法語 未指定(實務多使用英語
名目GDP 1兆6740億美元 (每一國民約46,239美元) 15兆650億美元 (每一國民約48,147美元)
關閉

歷史

殖民戰爭時期

法屬加拿大在1760年被英國佔領之前,英國曾與法國多次發生殖民戰爭。在戰爭中,英國依賴美國的殖民地民兵,而法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印第安人易洛魁印第安人是英國的重要盟友[15]。大部分的戰鬥主要涉及紐英倫魁北克省交界的村莊伏擊和小規模戰爭。而印第安盟友因為極少受到法國控制,多次襲擊紐英倫村莊綁架婦女和兒童,以及拷打和殺害的人[16]。而海軍還多次攻擊敵方商船[17]

人口交融

從1750年代至目前,加拿大和美國的人口出現了廣泛交融[18]。其中,紐英倫的洋基人於1775年之前開始在諾華斯高沙定居,並在美國革命期間保持中立[19]。美國大革命結束後,有75,000人從美國移居加拿大的諾華斯高沙紐賓士域、魁北克和滿地可東部和南部的土地。1790年至1812年,大部分美國的農民從紐約及紐英倫移居安大略。19世紀,因出現淘金潮,美國人開始移居卑詩育空地區。20世紀初,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農民開始移居加拿大的草原省份[20]

從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大約90萬法裔加拿大人移居美國。其中有三分之二在紐英倫居住。20時期末期,絕大多數定居於美國的法裔加拿大人放棄使用法語。而英裔加拿大人移居美國的人數則是法裔的兩倍,但沒有鮮明的民族聚居地[21][22]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之初,美國革命者希望法裔加拿大人加入他們的叛亂。英國告知法裔加拿大人,稱大英帝國已經起草魁北克法案,任何在美國殖民地所做的行為,均被視為不可容忍的行為。1776年至1777年,美國入侵加拿大失敗,英國加緊了領土的所有權[23]。1860年,約30,000-40,000名美國黑人通過地下鐵路的形式進入加拿大。[24]

1812年戰爭

加拿大自治領成立後

1867年,加拿大自治領成立,但外交和國防事務依然受到英國控制。在加拿大自治領成立之前,美加之間發生了俄勒岡邊界爭端英語Oregon boundary dispute(美國方面稱為54度邊界爭端)。然而,美國與加拿大的緊張關係仍在持續[25]。另外,自1903年以來,美國與加拿大還發生了阿拉斯加邊界爭端英語Alaska boundary dispute,至目前為止,這一爭端依然存在[26]

1927年2月18日,美國承認加拿大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同日文森特·梅西在華盛頓遞交國書,成為加拿大首位駐美國公使。6月1日,美國在渥太華設立公使館,首任公使為威廉·菲利普斯[27]

第二次世界大戰

Thumb
一名加拿大皇家騎警和一名美國緬因州警官,分別站在美加邊境(魁北克省緬因州)兩側
Thumb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出席加拿大國會聯合會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美兩國關係開始密切[28]。1940年8月,自由黨加拿大總理威廉·萊昂·麥肯齊·金民主黨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奧格登斯堡發表宣言,呼籲緊密合作[29]

加拿大還被美國允許加入到阿拉斯加公路和原子彈的建設中。1940-1942年間,49,000名美國人加入加拿大皇家空軍英國皇家空軍,其中有一部分獲當時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批准[30]

二戰時,美國在英屬紐芬蘭島建設大型軍事基地。美國軍事基地法案於1941年6月11日生效,紐芬蘭經濟逐漸恢復繁榮。二戰之後,英國持續消減對紐芬蘭的預算,希望紐芬蘭能加入加拿大聯邦並終止派遣政府。起初紐芬蘭求助於加拿大,希望能恢復責任政府[31]。但是加拿大反應冷淡,表示沒有興趣在經濟上幫助紐芬蘭,除非紐芬蘭選擇加入加拿大聯邦[31],美國也沒有抗議英國的做法[32]

美國是加拿大最大的貿易市場。1971年,美國頒佈尼克遜衝擊政策,令加拿大陷入恐慌。1972年,尼克遜在渥太華國會大樓發表演講,宣佈與加拿大建立「特殊關係」[33]

1980年代和90年代,美加關係以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為主要議題。自1994年這一協議簽署以來,到2014年,美加墨三國的共同市場總價值達到19萬億美元,覆蓋4.7億消費者,並創造了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34][35]

21世紀

2001年9月11日九一一事件後,自由黨加拿大總理克里田公開拒絕支持共和黨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在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在美國引起了負面反應,美加關係遭受重大挫折[36]。2006年2月保守黨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上台後美加關係開始緩和,因意識型態較相近,哈珀和布殊被認為有着溫暖的個人關係以及共和黨-保守黨政府之間的密切聯繫。但布殊在加拿大自由派中非常不受歡迎(特別是在媒體中)[37]

隨著2009年1月20日民主黨籍巴拉克·奧巴馬就職美國總統、2015年11月4日自由黨籍賈斯汀·杜魯多就職加拿大總理,無論是民主黨-保守黨或民主黨-自由黨政權,美加政府雙方繼續在軍事和貿易等議題上維持緊密關係[38]

2020年代

2017年1月20日共和黨籍當勞·特朗普就職美國總統。2017年2月13日,即特朗普宣誓就職近一個月後,總理杜魯多與特朗普總統在白宮首次正式會面。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關稅是他的共和黨政府的一概風格,因此他對軟木徵收關稅,擾亂了與加拿大的關係[39] [40]。2019年,杜魯多被發現在麥克風裏開特朗普玩笑,導致特朗普抨擊杜魯多是「雙面人」。2021年1月20日民主黨籍祖·拜登就職美國總統,杜魯多和拜登因意識型態較相近美加關係再次緩和。在2022年自由車隊反對COVID-19疫苗強制令抗議活動中,已下台的特朗普稱總理杜魯多為「極左派瘋子」,2024年8月他在競選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又開杜魯多玩笑,稱他可能是前古巴最高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的兒子[41]。杜魯多在加拿大政壇又常把他的政敵聯邦保守黨黨魁博勵治比作加拿大的特朗普,指他們是「極右派[42]

2024年底,特朗普提議加拿大因經濟挑戰和軍事開支而考慮加入美國。[43]然而,大多數加拿大政界人士駁斥了這種想法,民意調查顯示,許多加拿大人表示反對擬議的美國兼併加拿大。[44][45]2025年3月4日凌晨12點01分,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征的關稅如期實施[46]。加拿大同步宣佈反制措施,自當天起對價值206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21天後(即3月25日)額外對價值86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47]。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特魯多表示特朗普加征關稅是為了「徹底摧毀加拿大經濟」,讓美國「更容易」吞併加拿大[48]

加拿大朝野上下譴責特朗普關稅和兼併加拿大的提議,並且使自2月起已令執政近10年的自由黨政府在聚旗效應的加持下其支持率大幅回升,甚至有民調顯示自由黨支持率反超保守黨。[49]特朗普對此的反應是他不在乎,特朗普在2025年3月18日福斯新聞訪問中稱他「寧願和自由黨打交道,也不願和保守黨打交道」,因為他認為「自由黨更容易地處理」,並且不滿保守黨黨魁博勵治強硬反特朗普的姿態。[50]這是杜魯多接班人馬克·卡尼於3月14日就任加拿大總理以來特朗普的首次對他的自由黨政府反應,此前特朗普和博勵治已互有批評[51]。3月27日,加拿大總理卡尼表示,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傳統關係已經結束。[52]

軍事與安保合作

美國與加拿大的防務合作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更廣泛[53]。1940年,兩國設立國防常設聯合理事會英語Permanent Joint Board on Defense,提供政策級別磋商兩國國防事務。美國和加拿大共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共同安保承諾。此外,美國與加拿大軍隊於1958年聯合建立了北美空防司令部。九一一事件後,加拿大堅定支持美國建立反恐聯盟,參加了美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加拿大部隊為美國入侵伊拉克提供支援[54],加拿大重視聯合國作用,強調解除伊武裝應在聯合國框架內解決,並拒絕參與對伊戰爭[5]

經濟關係

美國和加拿大是全世界最大的貿易夥伴。自從兩國與墨西哥簽訂北美自由貿易協議以來,兩國生產的商品均互免關稅。目前美加兩國間每天的貿易額為20億美元[53],2012年,加拿大對美貿易額為1770億美元,美國對加貿易額為1590億美元,兩國主要出口產品包括汽車、航天器、飛機零件、生鋁等[55][56]。2020年5月,加拿大超越墨西哥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57]

加拿大在經濟上對美依賴嚴重,其能源、汽車、製造業等許多重要經濟部門均為美資所控制。美加貿易糾紛主要集中在鋼鐵、農產品等方面[5]

2025年,新當選的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對加拿大徵收25%的關稅,以應對非法移民和芬太尼的分銷。[58]美加領袖於2月3日通話後同意,暫停對加拿大徵收25%的關稅30天。[59]美國對加關稅於3月4日正式生效。加拿大實施報復性關稅,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短期內將對價值300億加元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加拿大或將於21天後對價值1250億加元的更多美國產品徵收新一輪關稅。[60][61]美國暫停向汽車徵稅30天,及後豁免美墨加協定中產品的關稅。[62]

環境保護

Thumb
一位加拿大的公園護林員(左)和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警衛人員(右)在美加邊界共同巡邏

美國和加拿大一直以來合作解決邊境環境保護和水問題。根據《1909年邊界水域條約》,加拿大和美國共同設立國際聯合委員會。另外,美國和加拿大還共同管理哥倫比亞河。而兩國還解決漁業問題和國際公海問題,同時,美國和加拿大均為北極理事會的兩個創始成員[53]。而在《京都議定書》問題上,加拿大反對美國單邊主義作法[5]

邊境保護與人員往來

Thumb
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邊界是世界上最長的不設防邊界
Thumb
入境美國的加拿大口岸

美國和加拿大也共同合作保護兩國邊界。雙方目前已加強對陸地、鐵路、港口的出入境檢查機制。而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還在加拿大的8個機場設立境外入境檢查設施,以便前往美國的旅客在入境前進行海關及入境檢查手續[53]

根據西半球旅行計劃,自2007年1月23日起,所有人士(包括美國及加拿大公民)入境美國或加拿大時必須出示護照(部分人士需要簽證)、可信任的旅行者計劃卡(包括NEXUS卡、FAST卡或SENTRI卡)、美國國土安全部核准的身份認證表或增強型駕照(僅限部分州/省提供該類型的駕照,但不適用於航空入境),原有的可以口頭申報國籍的規定已經失效。而美國永久居民還可以出示永久居民卡入境加拿大[63]。目前每天有超過40萬人來往加拿大和美國[64]

加拿大反美情緒

由於歷史、政治體制、經濟、宗教等原因,加拿大民間出現了反美情緒。早在1837年,定居於加拿大的英國人拒絕追隨美國的理念。1864年10月11日,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魁北克會議上發表演講,稱美國政治體制最大的弊端,就是對總統的放縱。1867年,加拿大人以保守、適度、高尚的英國輝格精神為指引,成立加拿大自治領,麥克唐納出任第一任加拿大總理,上任後就開始實行《國家政策》,成為加拿大反對美國文化、政治理念的宣言書。1871年,英屬哥倫比亞加入加拿大聯邦,遏制了美國進一步向北擴張。二戰後,由於英國的衰落和美國的崛起,傳統的英、加、美北大西洋三角關係蕩然無存。現在的加美關係變成了雙邊關係,加拿大被迫獨立面對美國的威脅和挑戰。而《涇渭分明:論美加價值觀念和傳統》中則提到,美國文化深受古典自由主義輝格思想民粹主義的影響,具有變動不居的特點。而加拿大文化則扎根於托利主義的土壤,深受重商主義的影響,是具有強烈社會主義色彩的君主制國家[65]

2025年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加拿大徵高額關稅,引發加國民眾憤怒,掀起「購買加拿大國貨」的經濟民族主義浪潮。綜合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與法新社報導,特朗普簽字開徵關稅後,「加拿大製」的標誌在雜貨店隨處可見,替代美國貨的加國國貨清單開始流傳,喜劇演員也以關稅哏在電視短劇上教人避買美國商品的妙招。

一款由渥太華(Ottawa)1間設計公司推出、印有「加拿大是非賣品」字樣的帽子,銷量也大幅成長。這間公司的老闆穆尼(Liam Mooney)說,當初這款帽子是回應特朗普關稅威脅和暗示加拿大應成為美國第51州而推出,沒想到特朗普1日簽署關稅命令後又掀一波購買潮。他說:「這是一種反抗的愛國情操。」

國際組織成員

目前,美國和加拿大共為以下國際組織的成員[53]

外交代表機構

美國駐加拿大外交代表機構

美國駐加拿大大使館位於渥太華,而美國還在加拿大卡加利哈利法克斯滿地可魁北克城多倫多溫哥華溫尼伯設立總領事館。另外,美國在西北地區努納武特安大略西南部和育空地區設立虛擬領事館英語Office of eDiplomacy[66]

加拿大駐美國外交代表機構

加拿大駐美國大使館位於華盛頓特區,而加拿大還在美國亞特蘭大波士頓芝加哥達拉斯丹佛底特律洛杉磯邁亞密明尼阿波利斯紐約三藩市西雅圖設立總領事館,還在侯斯頓帕羅奧圖聖地亞哥設立經貿辦事處[67]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