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都會大道/羅里默街車站(英語:Metropolitan Avenue/Lorimer Street station)是美國紐約地鐵一個地下車站複合群,由BMT卡納西線和IND跨城線共用,位於布魯克林威廉斯堡,設有G線(任何時候停站)及L線(任何時候停站)列車服務。
大都會大道/羅里默街 Metropolitan Avenue/Lorimer Street | |||||||
---|---|---|---|---|---|---|---|
紐約地鐵車站複合群 | |||||||
車站統計 | |||||||
地址 | 紐約州紐約市布魯克林區 大都會大道(羅里默街—聯合大道間路段) | ||||||
鎮區 | 布魯克林 | ||||||
位於 | 威廉斯堡 | ||||||
坐標 | 40.712752°N 73.951464°W | ||||||
系統 | BMT/IND[1] | ||||||
軌道路線 | BMT卡納西線 IND跨城線 | ||||||
服務路線 | G (任何時候停站) L (任何時候停站) | ||||||
連接 | NYCT巴士:B24、B48、Q54、Q59 | ||||||
樓層 | 2層 | ||||||
其他資訊 | |||||||
啟用 | 1948年7月1日 | ||||||
車站編號 | 629[2] | ||||||
無線網絡 | [3] | ||||||
運輸 | |||||||
乘客數量 (2016) | 5,156,893(車站複合群)[4] ▼ 1.6% | ||||||
排行 | 90/422 | ||||||
| |||||||
| |||||||
|
BMT卡納西線月台站名標示為「羅里默街」,位於IND跨城線月台上方,而IND跨城線月台站名標示為「大都會大道」。
G | 街道層 | 出入口 |
B1 |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 |
北行 | 往第八大道(貝德福德大道) | |
南行 | 往卡納西-洛克威公園道(格拉漢姆大道) | |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 ||
B2 | 夾層 | 往出入口、車站詢問處、MetroCard自動售票機 |
B3 |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 |
北行 | 往法庭廣場(納蘇大道) | |
南行 | 往教堂大道(百老匯) | |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
L字型行人通道位於跨城線北端上方和卡納西線西端下方,同時服務跨城線下層的夾層。從跨城線夾層看過去,行人道分岔,右半以坡道通往卡納西方向月台;左半下穿軌道到第八大道方向月台。
起初,希望在卡納西和跨城線之間轉乘的乘客需要繳付額外的車資,因為布魯克林-曼哈頓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卡納西線營運公司)與獨立地鐵系統(跨城線營運公司)是競爭對手公司。1948年7月1日,紐約三間地鐵公司合併成一個實體之後8年,轉乘通道改設於閘內,自此容許免費轉乘[1][5]。
BMT卡納西線的羅里默街車站設有兩個側式月台和兩條軌道。1924年6月30日作為地下卡納西線的首段啟用。地下卡納西線是雙重合約的產物,由曼哈頓的第六大道至蒙特羅斯大道[6][7]。
羅里默街入口在車站上方設有夾層。聯合大道設有另一入口,可直接通往曼哈頓方向月台。往跨城線的轉乘通道近聯合大道一端,行人通道自各月台下降至聯合大道夾層。
IND跨城線的大都會大道車站在1937年7月1日作為跨城線延長段啟用,由納蘇大道至霍伊特-歇爾美角街[8]。此站設有兩個側式月台和兩條軌道[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