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自由是一個籠統的術語,其內容包括數碼權利、資訊自由、網路訪問權、不受網路審查的限制以及網路中立。 [1] [2] [3] [4]
此條目翻譯質素不佳。 (2021年5月28日) |
有些人認為網絡自由不是人權。 [5]他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將網絡自由視為一項人權會削弱人權的立場。與此同時,人們購買,擁有、使用這些伺服器,聲稱自己有權使用這些伺服器,這使它成為一種權利主張。一些國家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其公民在網上可以瀏覽和觀看的內容。 [6] [7]
「 2012年6月,它被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宣佈為一項人權。」 [8]一些國家試圖封禁某些網站,或刪除限制網絡自由的詞語,甚至兩者兼有。 「自1990年代以來,歐洲監管機構一直要求美國技術公司遵守比美國監管機構要求的更高的私隱和競爭標準。歐洲監管機構還試圖從其網絡中消除《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允許,但在歐洲卻構成違法的仇恨言論」 [9]
在當今社會,隨着越來越多的虛假資訊在互聯網中傳播,許多人對它之上的資訊開始產生了不信任。這種現象相當棘手,因為十年來越來越多人利用互聯網檢視新聞及天氣資訊。互聯網提高了資訊傳遞的效率,使得大眾得以比以往更快地取得資訊,諸如選舉、災難之類的較大事件能夠在短短幾秒鐘內知道。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網民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大約有3.3億人,其中包括7000萬名博主。它是擁有世界上最複雜,最激進的網絡審查的國家之一。[10] 2020年,自由之家在網絡自由方面將中國列為受評估的 65 個國家中的最後一名,這是它連續第六年在接受評估的65個國家中排名最低。 [11]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