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類星(Quasi-star),也稱黑洞星,是一類在宇宙早期形成的擁有極大質量的假想恆星。與現代恆星依靠核心內核聚變不同的是,類星的能量來源於恆星體內部的中心黑洞。[1]
根據理論模型,當一顆核心足夠大的原恆星在坍縮成黑洞時,如果恆星外殼足夠大可以吸收坍縮產生的能量爆發而不被吹走(類似現在的超新星),該恆星就會成為一顆類星。由於類星需要抵消恆星坍縮時產生的巨大能量,因此類星需要有着巨大的體積與質量。根據推算,類星的質量至少為太陽質量的1000倍(2.0×1033 kg)。[1]而質量如此大的恆星只能在宇宙形成早期在氫和氦融合成更重的元素之前才會存在(詳見第三星族星)。
一旦原恆星內部的核心已經坍縮成黑洞,黑洞就會從恆星外部物質中產生大量額外能量。大量能量將抵消恆星本身的巨大引力,產生類似現代恆星核聚變的平衡。[2]類星的壽命預計約為700萬年,[3]之後內部的核心黑洞將繼續坍縮至1,000—10,000太陽質量(2×1033—2×1034公斤)。[1][2]這些中介質量黑洞則被認為是現代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據估計,類星表面的溫度只有約4,000 K(3,730 °C),[2]但其直徑卻達到了千米(66.85 1010天文單位)(7,187倍太陽直徑),類星產生的光亮度與一座小星系接近。[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