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爾·安東尼奧·卡塔蘭·薩紐多(西班牙語:Miguel Antonio Catalán Sañudo,1894年10月9日—1957年11月11日)是一位西班牙光譜學家。
簡歷
1894年10月9日,他出生於薩拉戈薩,曾在薩拉戈薩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1917年因光譜化學論文而被馬德里大學授予博士學位。1920年開始在倫敦帝國學院從事研究工作。在一次錳電弧光譜的試驗中,他檢測出了一些光線構成的,他稱之為"多元素"的複合原子光譜中存在着某些特徵規律,即每種元素的光譜與其電子能量的變化存在相關性[1] 。他的發現為索末菲和波爾等理論物理學家們提供了定義權威原子結構模型的實驗證明[2] ,因為該發現:
- 建立了一種解釋複雜元素光譜的新方法;
- 通過將光譜中發現的規律與原子中電子位置聯繫起來,確定了每種元素與其光譜之間假想的物理因果關係。
從實驗測試、觀察和邏輯推理,實現了對物質結構真實配置的理解,即確定構成「化學價態」的電子與光譜中某些譜線間的相關性,甚至他的實驗推論使他能夠證明光譜的因果關係。所有這些都可確認:
- 對複雜原子中的電子構型進行解釋 ;
- 電子能級變化與元素光譜間的關係;
- 定義每種元素的原子結構規律。
卡塔蘭揭示了對多元素光譜的研究將會促進對原子中電子能量狀態的進一步了解。
受阿諾·索末菲之邀,他來到了慕尼黑大學,在洛克菲勒基金會創建的物理和化學研究所工作,1930年他被任命為光譜部門的負責人。他還曾多次被邀請到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國家標準局實驗室、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做研究。
他先後在專業期刊上發表過70多篇科學論文。在1924年、1926年和1929年曾得到西班牙皇家科學院(Real Academia de Ciencias)獎勵,並在1930年被授予國際佩爾福特獎(Pelfort)。他與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院長,語言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拉蒙·梅嫩德斯·皮達爾"(Ramón Menéndez Pidal)的女兒希梅納·梅嫩德斯·皮達爾結了婚。由於1936年7月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將軍的軍事政變,他和他的父親被判犯有多項輕罪。
從1950年起,他開始擔任馬德里光學研究所光譜系(C.S.I.C.)主任,同時還兼任光譜學聯合委員會顧問,主持該領域的工作。1954年入選馬德里皇家科學院院士 [3]。
1957年,他在馬德里去世,享年63歲。
依據對米格爾·卡塔蘭轉動動力學一些推想,他的弟子兼傳記作家"加布里埃爾·巴塞羅"( Gabriel Barceló),在多年以後發展出了動態相互作用理論(Theory of Dynamic Interactions)。
為紀念卡塔蘭,馬德里自治區政府自2005年起設立了"米格爾·卡塔蘭研究獎",該獎項主要表彰其一生中在科學研究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5] 。每位獲獎者將被授予一枚獎章、一份嘉獎令和42000歐元。該獎項的獲獎者有:
- 2005年的化學家何塞·埃爾格羅·貝爾托利尼(José Elguero Bertolini);
- 2006年的物理學家安東尼奧·埃爾南多·格蘭德(Antonio Hernando Grande);
- 2007年的航空工程師阿瑪布爾·李尼安·馬丁內斯(Amable Liñán Martínez);
- 2008年的化學家何塞·路易斯·加西亞·費耶羅(José Luis García Fierro);
- 2009年的生物學家米格爾·弗朗西斯科·桑切斯·馬德里(Miguel Francisco Sánchez Madrid)。
自2008年來,又增設了一項針對40歲以下科研人員的"米格爾·卡塔蘭研究獎",獎項的獲獎者也會獲得一枚獎章、一份嘉獎令和21000歐元,並且所在研究機構也將得到50000歐元,以資助今後的研究。獲獎者的:2008年的腫瘤學家奧斯卡·費爾南德斯·卡巴蒂羅(Oscar Fernández Carpetillo)和2009年的物理學家路易斯·勞爾·桑切斯·費爾南德斯(Luis Raúl Sánchez Fernández)。
備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