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林根王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哲林根王朝

哲林根家族(德語:Zähringer)是神聖羅馬帝國士瓦本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貴族世家。該王朝得名於布賴斯高弗賴堡附近的哲林根城堡。12世紀時期,哲林根家族以哲林根公爵(Herzog von Zähringen)為稱號,此頭銜源於1098年將士瓦本公爵之位讓渡給霍亨斯陶芬家族後獲得的政治補償。112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授予其勃艮第大法官(Rector Burgundiae)特殊頭銜,雙重爵位體系持續維繫至1218年公爵主支絕嗣。

快速預覽 哲林根王朝, 國家 ...
哲林根王朝
Thumb
國家神聖羅馬帝國
創立者貝托爾德一世
末代君主貝托爾德五世
頭銜巴登藩侯
消亡1218年
分支巴登家族
關閉

哲林根家族發源於林堡旁邊北部地區[1],最早的記錄出現在10世紀末。哲林根公國(Herzogtum Zähringen)雖以公爵領為名,但其政治地位始終未能與德意志傳統的五大部族公國薩克森法蘭克尼亞士瓦本巴伐利亞洛塔林吉亞)比肩。該家族曾試圖將士瓦本與勃艮第的領地整合為正式公國,然而1130年代與韋爾夫家族的世仇導致其擴張進程受阻。為實現領土抱負,哲林根家族在黑森林兩側及瑞士高原西部廣建城市與修道院作為戰略支點。1218年主支斷絕後,部分領地被皇帝收歸成為帝國直轄采邑,其餘領土由基堡烏拉赫菲斯滕貝格三大家族瓜分繼承。

歷史

哲林根家族可追溯至962年文獻首次提及的布賴斯高伯爵貝特霍爾德(卒於982年)。其名諱暗示可能與阿勒曼尼地區阿哈洛爾芬王朝英語Alaholfings存在親緣關係。

貝特霍爾德的曾孫貝特霍爾德二世(即後世所稱的哲林根初代公爵,約1000-1078年)通過繼承與聯姻,掌控布賴斯高圖爾高奧爾滕瑙與巴爾等地的多片領主權。其母系血統與崛起的霍亨斯陶芬家族關係密切。神聖羅馬皇帝亨利三世曾許諾授予其士瓦本公爵之位,然1057年亨利遺孀普瓦圖的阿格尼絲改立萊茵費爾登伯爵魯道夫為士瓦本公爵(亨利四世的對立國王)。作為補償,貝特霍爾德於1061年獲授卡林西亞公爵維羅納藩侯英語March of Verona頭銜,但這僅是名義尊號。1073年敍任權鬥爭期間,貝特霍爾德加入昔日政敵魯道夫的反叛陣營對抗亨利四世,最終所有爵位均被皇帝剝奪。

其子貝特霍爾德二世(約1050-1111年)繼承了父親的反叛傳統,1090年獲得萊茵費爾登伯爵魯道夫之子貝特霍爾德的大量領地(唯伯爵頭銜歸屬韋特爾-萊茵費爾登家族)。史家稱其為"士瓦本公爵貝特霍爾德二世"(承襲萊茵費爾登系貝特霍爾德的首位同名公爵)與"哲林根家族首領"(追認其父為哲林根初代公爵)。該公爵雖沿用哲林根之名,卻於1091年將主宮從哲林根城堡遷至新建的弗賴堡城堡。

1092年,貝特霍爾德二世在與霍亨斯陶芬家族腓特烈一世的競爭中當選士瓦本公爵。至1098年,雙方達成和解:貝特霍爾德放棄士瓦本宣稱權,專注經營布賴斯高地區,正式啟用哲林根公爵頭銜。其嗣貝特霍爾德三世(卒於1122年)與康拉德(卒於1152年)相繼繼位。

1127年勃艮第伯爵威廉三世(勃艮第)英語William III, Count of Burgundy遇刺後,康拉德與馬孔伯爵雷諾三世爭奪勃艮第繼承權。雖雷諾最終獲勝,仍被迫將侏羅山以東大片領地割讓康拉德。神聖羅馬皇帝洛泰爾三世(洛泰爾二世)遂任命康拉德為勃艮第-阿爾勒王國大法官,此職銜1152年獲得確認並由哲林根公爵世襲至1218年。儘管該家族常被稱為"勃艮第公爵",但實際法理上的勃艮第公國當時仍屬法蘭西王國

康拉德之子貝特霍爾德四世(卒於1186年)1157年在瑞士建立弗賴堡城(今弗里堡),長期隨侍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征戰意大利。其子貝特霍爾德五世以鐵腕整肅勃艮第貴族,1191年創建伯恩城。1218年2月這位末代公爵去世後,哲林根主支宣告斷絕。該家族還曾長期擔任蘇黎世高地區的帝國代官。

隨着公爵世系消亡,布賴斯高與瑞士境內的大部分領地收歸帝國直轄,僅祖傳莊園由貝特霍爾德五世姐妹的後裔——自封弗賴堡伯爵的烏拉赫家族與基堡家族分割。不足五十年後基堡家族絕嗣,其龐大領地多數轉入哈布斯堡家族囊中。伯恩率先取得帝國自由城市地位,弗賴堡等其他城市則歷經更長時間才獲得同等特權。

財產和領土

城市

由哲林根家族創立或擴建的城市: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