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等級分制度(英語:Elo rating system)是指由匈牙利裔美國物理學家Arpad Elo創建的一個衡量各類對弈活動水平的評價方法,是當今對弈水平評估公認的權威標準,且被廣泛用於國際象棋、圍棋、足球、籃球等運動。網上遊戲的競技對戰系統也常採用此分級制度。
ELO評級制度是衡量選手在一項賽事中的競技水平的排名系統。它是一個工具,可以為世界頂級國際國際象棋棋手排名。[1]
ELO等級分制度被廣泛用於排名賽之中。普通的國際比賽都採取淘汰賽制度,因為只要知道冠軍是誰就行了,不需要為每個選手進行強弱排名。但如果想知道中間名次的排名,參賽的每個選手的技術水平排名,一般來說多人或者多隊伍的比賽,要採取循環賽的制度,來排名出每個人之間的強弱,勝場最多就是最強大的參賽者,勝場最少就是最弱的參賽者,依照勝敗比例來進行排名。但循環賽的缺點在於若有大量參賽者,就必須進行大量的循環比賽才能夠對每位參賽者進行排名,進而改進就使用了ELO等級分制度,用統計學和數學對選手進行測量和評估,來對選手進行排名。
歷史
Elo等級分制度是基於統計學的一個評估棋手水平的方法。美國國際象棋協會在1960年首先使用這種計分方法。由於它比先前的方法更公平客觀,這種方法很快流行開來。1970年國際棋聯正式開始使用等級分制度。
計分方法
假設棋手A和B的當前等級分分別為和,則按Logistic distribution A對B的勝率期望值當為
類似B對A的勝率為
假如一位棋手在比賽中的真實得分(勝=1分,和=0.5分,負=0分)和他的勝率期望值不同,則他的等級分要作相應的調整。具體的數學公式為
公式中和分別為棋手調整前後的等級分。在大師級比賽中通常為16。
例如,棋手A等級分為1613,與等級分為1573的棋手B戰平。若K取32,則A的勝率期望值為,約為0.5573,因而A的新等級分為1613 + 32 · (0.5 − 0.5573) = 1611.166
國際象棋中的等級分
國際象棋中,等級分和棋聯稱號的大致對應為
- 2500分以上:國際特級大師
- 2400-2499分:國際大師
- 2300-2399分:棋聯大師
歷史上,共有13位棋手的等級分曾超過2800分。他們是馬格努斯·卡爾森、卡斯帕羅夫、法比亞諾·卡魯阿納、列馮·阿羅尼揚、蘇偉利、沙克里亞爾·馬梅迪亞洛夫、馬克西姆·瓦謝爾-拉格拉夫、克拉姆尼克、托帕洛夫、阿南德、中村光、丁立人和亞歷山大·格里修克。其中馬格努斯·卡爾森於2014年5月創造了2882分的歷史最高等級分紀錄。
參見
註釋
延伸閱覽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