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數(Descartes number)指的是假若將其中一個合成數因數當成質數處理,就會變成完全數的奇數。這類數字以勒內·笛卡爾為名,而這是因為笛卡爾注意到說假若把22021當成質數處理的話,那麼D = 32⋅72⋅112⋅132⋅22021 = (3⋅1001)2 ⋅ (22⋅1001 − 1) = 198585576189就會滿足完全數的條件之故,而這是因為假若把22021當成質數處理的話,其正因數的和就會滿足下式:
當然在事實上,22021是一個合成數(22021 = 192 ⋅ 61),因此198585576189並不是完全數,而198585576189是笛卡爾數的一個例子。
笛卡爾數可定義為滿足n = m ⋅ p的奇數n,在其中 m 與 p 互質且2n = σ(m) ⋅ (p + 1),而此處的p是一個被當成質數處理但實質上是合成數的「假質數」(spoof prime)。上面給出的例子是截至目前為止唯一已知的笛卡爾數的例子。
若m是一個殆完全數,[註 1],也就是說若σ(m) = 2m − 1且 2m − 1 是一個「假質數」,那麼n = m ⋅ (2m − 1)就會是一個笛卡爾數,而這是因為σ(n) = σ(m ⋅ (2m − 1)) = σ(m) ⋅ 2m = (2m − 1) ⋅ 2m = 2n之故;而若2m − 1是一個質數的話,那n就會是一個奇完全數。
性質
班柯斯(Banks)等人在2008年證明說,若n是一個無立方因子數,且n不能為所除盡,那麼n就會有超過一百萬個彼此相異的質因數。
推廣
約翰·渥伊多(John Voight)提出一個容許負整數的推廣版笛卡爾數,他發現說在考慮負整數的狀況下,這數字會符合笛卡爾數的定義。[1]之後一群來自楊百翰大學的學者發現了更多類似的例子,[1]並加入了另一類的「假質數」,而這另一類的「假質數」允許在質因數分解時其中一個質數與另一個質數相同。[2]
參見
- 艾狄胥-尼古拉斯數,另一類的殆完全數
註釋
引文來源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