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童杭時(1877年—1949年)又名德椿、蔭喬,字萱甫,號愚隱,別號枕溪,浙江嵊縣(今嵊州市)下王鎮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
童杭時早年參加鄉試中秀才。後來放棄科舉,轉而一心救國。1905年,童杭時在家鄉創辦下王養聖兩等小學堂。1905年,童杭時在紹興大通學堂參加光復會,並將著作編為《積厚軒議論集》呈徐錫麟閱讀,徐錫麟為該書作序。1907年,徐錫麟發動安慶起義失敗身亡,原定的浙江起義也受到影響,秋瑾被殺。童杭時突圍後逃到日本,在日本參加了中國同盟會。歸國後,童杭時入浙江法政學堂,在校期間聯絡浙江省光復會、同盟會,從事革命。辛亥革命期間,他於宣統三年九月十五日(1911年11月5日)參加了革命軍攻克杭州的行動。[1]
中華民國成立後,童杭時任浙江共和法政學校校長。1913年,當選第一屆浙江省議會議員,此後當選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國會遭解散後,童杭時赴日本追隨孫中山,入東京法政大學,獲法學士。1917年歸國,隨浙江護法軍赴廣州,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議,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不久,任中國國民黨浙江省主持人。在廣州任職期間,童杭時常來往於北京、上海、廣州,並曾一度擔任大理院庭長。[1]
1925年,童杭時任浙江省實業廳廳長,任內主辦了西湖博覽會。此後,童杭時歷任國民政府最高法院民庭庭長,福建省高等法院院長。[1]
1935年,嵊縣受災,童杭時捐款賑災,並幫助養聖兩等小學堂重建校舍。1938年,童杭時引退。抗日戰爭結束後,童杭時在重慶參與重組光復會,並任副會長。[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