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地质学家(1877—1951)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章鴻釗(1877年3月11日—1951年9月6日),字演群(後改為愛存),筆名半粟,男,浙江省吳興縣人,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地質科學史專家,中國近代地質學奠基人之一。[1]
1877年3月11日,章鴻釗生於浙江省湖州吳興縣荻港三瑞堂,在家排行第三。
1882年5歲時,進入父親章藹士所開私塾讀書。1899年,中秀才。
1901年至1902年(光緒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在縣城私塾當家庭教師。1902年至1904年,在上海南洋公學東文書院讀書。1904年該書院停辦後,同年經原東文書院院長羅韞錫函召,到廣州兩廣學務處襄辦編輯教科書。
1905年,章鴻釗官費留學日本,入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學校。畢業後本擬入大學農科,但農科名額有限,乃決定改學地質學。1908年,進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地質系就讀,1911年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11年9月,在北京參加清朝學部舉辦的留學生考試,得「格致科進士」。同榜中還有地質學家丁文江。隨即應聘為京師大學堂農科的地質學講師,成為中國人在大學「講授近代地質學的第一人」。[1][2][3]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章鴻釗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部礦政司地質科科長。任內在中華地學會所辦的《地學雜誌》上發表了《世界各國之地質調查事業》、《中華地質調查私議》、《調查地質咨文》等文章。1912年秋,臨時政府遷北京,任北京政府農林部技正,兼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博物系地質礦物學講師。民國2年(1913年),北京政府成立工商部地質研究所(後改名為農商部地質研究所),任代所長。民國3年至5年(1914年-1916年),任所長。農商部地質研究所(地質講習班)為中國培育了第一批地質學家。民國5年(1916年),北京政府成立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民國5年至17年(1916年-1928年),任北京政府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地質股股長。
1918年,在北京大學地質系任教。1919年,兼任農業大學礦物學講師。1921年,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博物系講師。1922年,倡議成立中國地質學會,被推選為中國地質學會首屆會長。1932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農礦部設計委員會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任南京國立編譯館編纂,編《岩石學名詞》和《地質學論叢》,獲中國地質學會葛利普獎章。1949年,任浙江省財政經濟處地質研究所顧問。1950年8月25日,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成立,李四光出任主任委員,由總理周恩來任命章鴻釗為該委員會顧問。中國科學院聘任為地質學科專門委員,為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特邀代表。[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