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邯鄲之戰發生於前259年-前257年年間,是戰國時代秦國攻打趙國與趙、魏、楚三國聯軍在趙國國都邯鄲城進行的一場城池攻防戰爭,嚴格來說是長平之戰的延續。結果,秦國受到了自商鞅變法後少有之一場大敗,使六國得以延續三十年國祚。

快速預覽 邯鄲攻防戰, 日期 ...
邯鄲攻防戰
日期前259年九月-前257年十二月
地點
趙國國都邯鄲
結果

趙國慘勝

  • 魏楚聯軍增援,遂解邯鄲之圍
  • 秦國受少有之大敗,國力大幅削弱並要三十多年才能回復
  • 六國亦受惠於此戰並延祚30多年
參戰方
秦國 趙國
魏國
楚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王陵
王齕
鄭安平
趙國:趙孝成王廉頗平原君
魏國:信陵君
楚國:春申君
兵力
秦軍:550,000人(傾國之師) 趙軍:100,000人,敢死之士3000人(全國總動員)
魏軍:80,000人
楚軍:100,000人
傷亡與損失
秦軍大敗,損失慘重,造成五十萬人傷亡。鄭安平所部兩萬餘人被聯軍包圍後,向趙國投降。王齕率領15000人逃回秦國。 趙:損失慘重但不至於毀滅性,約50000人
楚、魏:輕微。各軍死傷20000人。
關閉
戰國時代的秦趙邯鄲之戰。

背景

前260年九月,趙國主力部隊在長平之戰中被盡數殲滅,全國上下沉浸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之中。十月,秦軍再次攻佔上黨郡,而白起估計剩餘兵力還夠滅趙,兵分兩路,王齕一路攻下皮牢(今山西省翼城縣東北),司馬梗一路攻下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韓、趙兩國大為恐慌,派遣蘇代攜帶重金對秦國國相范雎進行遊說。范雎擔心武安君白起功高而影響自己的仕途,所以用秦國士兵在長平之戰也損失慘重為由,勸說秦昭襄王答應韓、趙兩國求和以趁機休養。秦昭襄王聽從范雎的評估,答應韓國割讓垣雍(今河南省原陽縣西北)、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為條件談和。雙方於前259年正月停戰,白起得知此事後與范雎產生矛盾[1]

趙孝成王準備按和約割讓六城時,大臣虞卿認為割地給秦國,只會讓秦國更加強大,不抵抗割地求和只會加速趙國的滅亡。虞卿建議以六座城池賄賂齊國,交好燕國和韓國,聯合魏國楚國共同抗秦國,趙孝成王採納虞卿的建議,在國內積極備戰[2]

秦昭襄王見趙國違反約定不割讓六城,反而與東方諸國聯合對付秦國,準備進攻趙國。白起因為此時患病,不能帶軍征戰。秦昭襄王便向他詢問其意見。白起說:「長平之戰中,秦軍大勝,趙軍大敗。秦國人戰死的給予厚葬,受傷的給予精心治療,有功績的設酒食給予慰勞,百姓假借祭祀之名聚會,浪費了財物;趙國人戰死的無人收殮,受傷的得不到治療,軍民哭泣哀號,齊心協力恢復生產。雖然現在大王所派的兵力糧草倍於之前,但我預料趙國的守備力量是以前的十倍。趙國從長平之戰以來,君臣都憂愁恐懼,早上朝,晚退朝,用謙卑的言辭、貴重的禮品向四方派出使節,與燕、魏、齊、楚結為友好盟邦。他們千方百計,同心同德,致力於防備秦國來犯。現在趙國國內財力充實,加上外交成功,在這個時候未可攻打趙國。」[3]

Remove ads

戰爭過程

前259年九月,秦昭襄王不聽從白起的勸告,派五大夫王陵率大軍三十萬攻打趙國國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趙國大將廉頗率趙軍十萬頑強抵抗,王陵戰至第二年,仍不能取勝。前258年,秦國增兵十萬支援王陵,秦軍陣亡四萬餘[4]。秦昭襄王命白起接替王陵為帥,白起稱病推辭,秦昭襄王改令王齕接替王陵為主將,增兵十萬繼續圍攻邯鄲。秦軍死傷過半,仍不能下。邯鄲城內糧食耗盡,趙孝成王被迫向魏、楚兩國求救。

毛遂自薦 穎脫而出

前258年,趙國國相平原君趙勝奉命出使楚國[5]。約定各帶二十名文武雙全的門客,平原君卻只選拔出十九人。門客毛遂自薦隨往,平原君以為他在門下三年,未聞其能,不肯帶他去。毛遂說:「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正用人之際,就帶毛遂同去了。隨行的十九人相視而笑[6]

平原君一行來到楚國,向楚考烈王陳述合縱抗秦的利害關係,但是楚考烈王還是猶豫不決。毛遂於是拔劍而前,走近楚考烈王說:「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懸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縱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考烈王羞愧,答應與平原君及毛遂歃血而盟定合縱。趙平原君回國後,楚國派春申君率兵十萬去救趙國[7]

竊符救趙

平原君的妻子是信陵君魏無忌的姐姐,平原君多次向魏安釐王和魏無忌送信,請求魏國救援,魏安釐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前去救趙。故秦昭襄王派使者威脅魏王「敢救趙者,拔趙後必擊之」,魏安釐王懼怕,就派人通知晉鄙停止進軍,留在紮營駐防,名為救趙,實挾兩端,觀望形勢發展。信陵君屢次請求魏安釐王出兵,門客也用盡各種辦法勸說,但魏安釐王懼怕強大的秦國,始終不肯聽魏無忌的意見。魏無忌估計魏王已不肯出兵救趙,又不想看着趙國滅亡,唇亡齒寒[8],於是湊齊戰車一百多輛,打算帶着門客前去趙國和秦軍死拼[9]

信陵君其後聽信隱士侯嬴的計謀,先請魏王寵妃如姬從魏安釐王的臥室內竊出虎符,因信陵君曾為如姬報殺父之仇,再帶同勇士朱亥至魏軍見晉鄙,拿出兵符假傳魏王的命令要代替晉鄙領軍。晉鄙合了兵符,驗證無誤,但還是表示懷疑,不想交出兵權。信陵君不得已,唯有讓朱亥用鐵椎殺死晉鄙,強行奪權[10]

魏無忌統領晉鄙的軍隊後,向士兵下令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歸家,兄弟都在軍中的,兄長歸家,獨子一人的,回家贍養父母;得選年輕精兵八萬去援救趙國[11]

三國破秦

秦相范雎舉薦鄭安平為將,率軍五萬[12]攜帶大量糧草支援王齕,加強對趙進攻。平原君既返趙,邯鄲城中盼望救兵,皆未至,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有出降之議。平原君採納傳舍吏子李談[13]之建議,編妻妾入行伍,盡散家財於士卒,鼓勵軍民共赴國難,募得敢死之士三千人[14]

前257年九月,魏、楚兩國軍隊先後進抵邯鄲城郊,屢敗秦軍。前257年十一月,秦昭襄王賜死白起[15]

前257年十二月,李談等三千趙國死士出城反擊,適逢魏楚兩軍救至城外。三國軍隊內外夾擊,秦軍大敗,邯鄲之圍遂解[16]。時值隆冬,野無糧水,秦軍損失慘重;王齕率殘部逃回汾城(今山西侯馬北);鄭安平所部兩萬餘人被聯軍團團包圍,唯有向趙國投降[17]

影響

由於秦軍從長平之戰開始的一系列巨大損失,聯軍開始乘勝收復失地。前256年(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趙孝成王十年)二月餘,王齕反攻魏軍,斬首六千,魏楚聯軍死二萬人,王齕跟從秦國另一路伐魏部隊張唐攻佔魏國寧新中,寧新中更名安陽[18]周赧王號召天下諸侯合縱攻秦。趙將樂乘、慶舍攻秦信梁軍,韓、魏、楚救趙新中,破之,秦兵罷[19]。秦攻滅西周國,同年周赧王崩。此後秦國對外再無大規模戰事,直到秦滅六國之戰

信陵君矯魏王令、殺晉鄙,故未敢回魏,留趙十年,獲趙王賞鄗為湯沐邑。前255年,秦河東王稽坐與諸侯通,棄市,秦相范雎失勢辭歸,同年卒。

前251年,燕國攻趙於鄗代,兵敗,趙反包圍燕都。前248年,秦將蒙驁攻下趙太原。前247年,秦將王齕攻下韓上黨。同年,魏公子無忌率五國兵敗卻秦軍於河外,蒙驁解去。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