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空檔年(英語:Gap Year),一般常見於青少年中學畢業之後、升讀高等院校之前,騰出一年的時間以實踐的方式來體驗自己感興趣的工作、生活方式,例如旅行、修讀(非)學術課程、義工服務工作假期計劃、當互惠生[1]

旅行可以讓各人體驗日常之外的很多情況。修讀學術課程則會擴大專業知識庫,與其他科目領域相連接。義工服務與工作假期計劃讓人去體驗各種領域。

澳洲文化里,空檔年非常流行,甚至有很火熱的電視節目[2]。 空檔年亦常見於大專院校畢業之前,澳洲人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明確個人未來人生方向。

以色列人都有三年兵役[3],之後會有一或兩年的空檔年。

不過,有些人認為空檔年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甚至認為「若有太多的假期只會令人變得懶散」。因此,東亞地區的文化從來沒有「空檔年」這回事,有的只是如許冠傑歌詞所說「嗱嗱聲即刻走去搵嘢(受薪工作)做人必須知道自己嘅用途(趕快馬上去找工作賺錢,人必須知道自己的用途)」(最少全首歌詞沒有提及工作以外尚有其他令人自我成長的方法),要求別人「若不讀書便要返工(上班)」的簡單思維。此外很多國家有自己的不同畢業之後的規定,例如日本的新卒一括採用[4]

一般來說,空檔年的目的是讓青少年踏入一個新的轉折點之前,尋覓自己興趣、目標。同時有助於青少年增強責任感和變得成熟,有助他們成長[5]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