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爾-彭羅斯廣義逆(英語:Moore–Penrose pseudoinverse),通常標記為或,是著名的廣義逆矩陣之一。
1903年,埃里克·伊瓦爾·弗雷德霍姆提出積分算子的偽逆的概念。穆爾-彭羅斯廣義逆先後被E·H·穆爾(1920年)[1]、阿爾內·比耶哈馬爾(1951年) [2]、羅傑·潘洛斯(1955年)[3]發現或描述。
它常被用於求得或簡化非一致線性方程組的最小範數最小平方解(最小平方法)。
矩陣的穆爾-彭羅斯廣義逆在實數域和複數域上都是唯一的,並且可以通過奇異值分解求得。
令PS表示到向量空間S上的正交投影。對於任意一個m乘n的複矩陣A,設R(A)表示A的值域空間。穆爾於1935年證明矩陣A的廣義逆矩陣G必須滿足的條件:
以上兩個條件稱為穆爾條件。滿足穆爾條件的矩陣G稱為矩陣A的穆爾逆矩陣。
偽逆存在且唯一:對於任何矩陣,恰好有一個矩陣滿足定義的四個性質。[4]
滿足該定義的第一個條件的矩陣被稱為廣義逆。如果該矩陣也滿足第二個定義,它就被稱為廣義反身逆陣(generalized reflexive inverse)。廣義逆矩陣總存在,但一般不唯一。唯一性是最後兩個條件的結果。
令,下列等式等價:[6]
下方列出了 的充分條件:
- 的列單位正交(此時),或
- 的行單位正交 (此時 ) ,或
- 的列線性無關(此時 ) 同時 的行線性無關(此時 ),或
- ,或
- 。
下方列出了 的必要條件:
由最後一個充分條件得出等式:注意: 等式 一般不成立,例如:
實值偽逆矩陣的導數,該矩陣在某點處具有恆定的秩 可以用原矩陣的導數來計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