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神舟二號試驗飛船(簡稱神二)是神舟系列飛船中的第二艘無人試驗飛船,它也是中國第一艘正樣無人航天試驗船[註 1],飛行任務最終完成,但曾出現多次意外狀況。
![]()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4年2月13日) |
任務經過
神舟二號飛船於北京時間2001年1月10日01時00分03.561秒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神舟二號飛船飛行期間,各種試驗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採集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此時飛行,還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多領域的科學實驗。
1月16日19時22分,神舟二號飛船順利在內蒙古中部的主着陸場上空返回,着陸任務部分成功。飛船在太空中運行了近七天,繞地球飛行了117圈。
載荷
神舟二號共搭載64件科學實驗設備(返回艙15件,軌道艙12件,附加段37件),均為首次上天的正式產品。其中有進行空間材料科學試驗的多工位空間晶體生長爐和空間晶體生長觀察裝置;有進行空間生命科學試驗的空間蛋白質結晶裝置和空間通用生物培養箱(裝有石刁柏,圓紅蘿蔔,蛋白核小球藻,魚星藻,螺旋藻,果蠅,小型動物龜心肌組織,靈芝大腸桿菌,大鼠心肌細胞、胚胎、腿部肌肉等,共計19類25種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細胞和細胞組織,及15種蛋白質和其它生物大分子);有進行空間天文觀測的太陽和宇宙天體高能輻射監測儀,包括超軟X射線探測器、X射線探測器和γ射線探測器;有進行空間環境探測的大氣成分探測器、大氣密度探測器和固體徑跡探測器;有有效載荷公用系統,還有微重力測量儀等。[3][4]
意外事件
2000年12月31日,負責運載神舟二號的長征二號F火箭因為一個操作失誤,在垂直總裝大樓內與工作平台意外相撞,導致火箭被碰傷18處。原定於2001年1月5日的發射被迫取消,火箭系統總指揮黃春平形容這一天是「20世紀最黑暗的一天」。後經檢測分析,損傷在安全範圍內,發射日期改為2001年1月10日。[5][6]
神舟二號飛船返回的前一圈飛行中,距離再入還有一個半小時,飛船突然發生震盪,返回姿態不穩,軌道艙泄壓,經研判,返回繼續按原定計劃進行。[7]
據香港文匯報2016年報道神舟十一號任務時提及,神舟二號返回時,由於降落傘的一條繩索斷裂,返回艙偏離方向,因此落點不在常見的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而是落到了幾十公里外的達茂旗境內[8]。2017年5月16日,中國首任航天員楊利偉在接受採訪時回憶,神舟二號返回試驗時,降落傘沒有打開,如果人在裏面必死無疑[9]。這是官方首度公開提及神舟二號着陸期間異常的詳細情況,當時媒體在神舟二號使用的說法是「成功返回」,沒有任何照片,由於無備份傘,返回艙硬着陸,導致其中貨物有些許燒焦[10]。不過總體而言,該船的在軌實驗成果與樣本被回收,因此預計的基本工作指標仍能夠完成[11]。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