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碟快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磁碟快取(英語:Disk Buffer、Disk Cache)實際上是將下載到的數據先儲存於系統為軟件分配的主記憶體空間中(這個主記憶體空間被稱之為「主記憶體池」),當儲存到主記憶體池中的數據達到一個程度時,便會將數據儲存到硬碟中。這樣可以減少實際的磁碟操作,有效的保護磁碟免於重複的讀寫操作而導致的損壞。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7月28日) |

磁碟快取是為了減少CPU透過I/O讀取磁碟機的次數,提昇磁碟I/O的效率,用一塊記憶體來儲存存取較頻繁的磁碟內容;因為記憶體的存取是電子動作,而磁碟的存取是機械動作,感覺上磁碟I/O變得較為快速。
相同的技巧可用在寫入動作,我們先將欲寫入的內容放入記憶體中,等到系統有其它空閒的時間,再將這塊記憶體的資料寫入磁碟中。
大小
普遍的磁碟通常有32MB或64MB快取,現在市售上128MB與256MB也十分常見。舊的硬碟則有8MB或16MB。
![]() | 這是一篇與電腦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