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信用額(英語:carbon credit),簡稱碳信用,是指排放1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的權利的任何可交易額度或許可證通用術語。[1][2][3]

碳信用和碳市場是國家和國際緩解溫室氣體濃度增長的努力一部分。一個碳信用額等於1噸二氧化碳,在一些市場中也可轉換為1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碳交易排放權交易方法的一種應用。其邏輯是是為各市場主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設置額度上限,然後以市場交易機制在受管制的主體之間分配排放量額度。

其目標是在市場機制的驅動下,相較於可無成本地排放溫室氣體的情況,推動工業和商業過程向更低碳的方向發展。由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能夠產生可交易的碳信用額,因此該方法能在經濟上激勵貿易夥伴之間以及世界範圍內的碳減排計劃。

也有許多公司將碳信用額出售給有意自願降低其碳足跡的商業和個人客戶。這些碳補償英語Carbon offset交易者從投資基金或碳開發公司購買他們在各個項目中積累下的額度。買賣雙方還可以像交易碳信用額股票一樣,使用交易平台進行交易。信用的品質取決於驗證過程和作為碳項目發起人的基金或開發公司的成熟程度。這反映在他們的價格上。志願單位的價值通常低於通過嚴格驗證的清潔發展機制出售的單位。[4]歐盟的碳信用額交易價格從$ 7.78到$ 25.19不等,在2018年平均每噸為$ 16.21。[5]儘管仍處於發展之中,但預計碳信用額的價值和交易量將繼續增長,尤其是在COVID-19大流行引發的經濟衰退之後,一些政府已承諾進行「綠色復甦英語Green recovery」。[6]

定義

《柯林斯英語詞典》將碳信用額定義為「證明政府或公司已付費來去除環境中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的證明」。[1]維多利亞州環境保護局將碳信用額定義為「溫室氣體排放指定值減少或抵消量的通用術語。通常相當於一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2]

Investopedia將碳信用額定義為作為「允許持有者排放一噸二氧化碳的許可」……它「可在國際市場上以當時市價進行交易。」[3]

種類

碳信用額有兩種類型:自願減排(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VER),即在場外交易或自願市場上交換信用額的碳補償;核證減排(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CER),即旨在補償某個項目的排放的監管框架定義的排放單位(或信用額)。[7]

背景

化石燃料的燃燒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8][9]尤其是電力、水泥、鋼鐵、紡織、化肥和許多其他依賴化石燃料(煤、煤電、天然氣、石油)的行業。這些行業排放的主要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碳氟化合物(HFCs)等,這些都會增加大氣捕獲紅外能量的能力,從而影響氣候

隨着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控制排放的必要性,碳信用的概念應運而生。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觀察到[10]

提供實際或隱含碳價格的政策能夠鼓勵生產者和消費者大量投資溫室氣體低排放的產品、技術和工藝。此類政策可包括經濟手段、政府資金和監管……

同時它指出,只要初始分配機制和長期價格具有合理水平的可預測性,可交易許可證制度是對工業部門環境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

該機制已在170多個國家間的國際協議《京都議定書》中得到正式表述,其市場機制在隨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達成一致。所採用的機制類似於美國成功的酸雨計劃英語Acid Rain Program,以減少一些工業污染物的排放。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