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學(英語:research university)是以學術研究為主要辦學目的的大學[1][2][3][4],相對的是教學型大學和專業型大學。研究型大學可以是公立的或私立的,並且通常具有知名的品牌名稱。[5]許多研究型大學的本科課程通常是學術性的,而不是職業性的,可能無法為特定的職業提供人才,但是許多僱主重視研究型大學的學位,因為他們教授諸如批判性思維等基本技能。[6]在全球範圍內,研究型大學主要是公立大學,但美國和日本除外。[1]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5年1月4日) |
非屬研究型大學的高等教育機構(或不希望獲得該稱號的大學,例如文理學院)反而更加注重學生的教學或第三期教育的其他方面,其教職員工「發表或滅亡」的壓力較小。[7]
亞洲
亞洲大學排名在各大學排行世界100名內的國家及地區有:
中國大陸曾以985工程及211工程來建立大學的學術研究能量,但自2015年開始,由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取代。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有42所,包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8]
香港在其學校網站上自稱為研究型大學的(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有:
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稱澳門有兩所研究型大學:
日本主要研究型大學組成RU11(Research Universities 11) 「學術研究懇談會」[9],目的為研究人才培育的交流,其中成員包括:
- 東京大學,前身為東京帝國大學,成立於1877年,諾貝爾獎得主10人
- 京都大學,前身為京都帝國大學,成立於1897年,諾貝爾獎得主11人
- 東北大學,前身為東北帝國大學,成立於1907年,諾貝爾獎得主5人
- 九州大學,前身為九州帝國大學,成立於1911年
- 北海道大學,前身為北海道帝國大學,成立於1918年,諾貝爾獎得主2人
- 早稻田大學,成立於1920年
- 慶應義塾大學,成立於1920年
- 東京工業大學,成立於1929年,諾貝爾獎得主2人
- 大阪大學,前身為大阪帝國大學,成立於1931年,諾貝爾獎得主1人
- 名古屋大學,前身為名古屋帝國大學,成立於1939年,諾貝爾獎得主7人
- 筑波大學,前身為東京教育大學,成立於1973年,諾貝爾獎得主3人
校際組織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