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福建話

在馬來西亞東馬砂拉越地區通行的閩南語分支,受華語、馬來語、英語、潮州話、客家話、福州話以及少量婆羅洲原住民的語言影响演變而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砂拉越福建話是在馬來西亞東馬砂拉越地區通行的閩南語分支,受華語馬來語英語潮州話客家話福州話以及少量婆羅洲原住民的語言影響演變而成。南砂優勢腔為漳州腔,北砂(林夢省)則流行與汶萊福建話類似的泉州腔。福建人(閩南人)佔該地區華人總人口的14.5%,人數約8萬1千(2010年)[1],是砂拉越福建話的主要使用人群。當地福建人的主要祖籍地有廈門金門詔安等。砂拉越福建話在砂拉越各大城市都有一定規模的使用人數,在古晉市區更是一門通用語言[2]

快速預覽 砂拉越福建話, 母語國家和地區 ...
砂拉越福建話
Sa-la-ua̍t Hok-kiàn-uā(台羅字
Hokkien Sarawak (馬來語)
母語國家和地區 馬來西亞
區域 砂拉越古晉加帛林夢
母語使用人數
不詳
語系
官方地位
作為官方語言
管理機構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nan
關閉

歷史

早在19世紀前,華人已從中國沿海一帶南下到砂拉越謀生。1840年左右,第二批華人移民開始在古晉登陸。這些移民以潮州人與福建人(閩南泉漳人)居多[3]。閩南語自此得以在砂拉越紮根。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