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慶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真庆观map

真慶觀古建築群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拓東路與白塔路交叉路口,由真慶觀、都雷府、鹽隆祠三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2.07萬平方米,是昆明主城區內最大的古建築群。1998年11月,真慶觀被公佈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2006年,其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除一般文化和宗教職能外,真慶觀還是昆明市道教協會所在地[3]

快速預覽 真慶觀古建築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真慶觀古建築群
Thumb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
座標25°2′16.55″N 102°43′29.24″E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748
認定時間2006年
Thumb
關閉

歷史沿革

真慶觀最早由武當山道士於元朝建立,原名真武祠,主要供奉真武祖師[4]永樂年間,長春真人劉淵然進入雲南傳授道教,期間真武祠改為現名[5]宣德四年(1429年),在太傅黔國公沐晟等人的資助和劉淵然弟子蔣日和的主持下,真慶觀開始重修[註 1]正統九年(1444年),真慶觀增建前殿和兩側迴廊,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該觀再次重修[4]康熙年間,真慶觀東面興建起祭祀雷神的都雷府,光緒七年(1881年),昆明鹽商又在都雷府北側建起用作工會和祭祀場所的鹽隆祠,至此,真慶觀古建築群基本建成[1]

辛亥革命爆發後,昆明地區道教衰落,真慶觀一度成為雲南全省火柴專賣處第一製造廠所在地,廠址遷出後道觀房舍又被守觀道士租出,至1952年10月,昆明道教會僅收回都雷府的3間正殿和3間耳房充當辦公地點。1953年,區政府接管真慶觀興辦學校,其後直至1983年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真慶觀房舍一直被佔用並逐漸演化為居民住所和企業廠房。此後,隨着文物保護工作的推進,真慶觀逐步恢復文化宗教功能[3][5]。2001年10月至2003年4月,地方政府及企業籌集資金對真慶觀古建築群開展了大規模的修復工程。2003年4月9日,真慶觀文化廣場也建成開放[7]

建築與文物

真慶觀古建築群由一系列建築構成,其中真慶觀坐北向南,總佔地面積約9800平方米,是該建築群的核心部分。真慶觀主體建築為老君殿、紫微殿和真武殿[註 2],三者沿一條軸線排布,與附屬建築共同構成五進三院四合式院落。其中紫微殿為正殿,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七年(1419年),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面闊5間共20米,進深4間共16米,屋頂為單檐歇山頂構造,整體以抬梁式木構架支撐[1][8]。紫微殿內的神像由信徒於2010年4月25日捐贈,塑像採用質貼工藝,其神龕則由緬甸花梨木雕刻而成[7]。老君殿為後殿,同樣建於永樂十七年,建築整體結構與紫微殿類似,佔地面積也達到320平方米[1][8]

都雷府總佔地面積720平方米,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由大門、清風亭、火神殿、雷神殿及附屬建築構成,其中雷神殿主要祭祀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火神殿則主要祭祀華光大帝。都雷府以北的鹽隆祠主要由戲台、中殿、大殿組成,其中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重檐歇山頂式構造,殿內供奉軒轅黃帝[7][8]。鹽隆祠戲台裝飾精美,其樑柱上的楹聯對仗工整,構思立意也為人稱道:[9]

上聯:熬鹽煮海膠州灣何不用京滇戲劇謳歌古史

下聯:移鹵燃煤楚郡境更宜以崑玉花燈詠贊新猷

文物保護與開發

2001年,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籌集資金1億餘元翻修真慶觀並建起真慶觀廣場,此後該觀長期作為道教活動場所與昆明市道教協會駐地向社會開放。但是,整修後的真慶觀依然存在附屬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造成觀內道教人士生活不便。2012年,昆明市市長張祖林帶領相關部門人員前往真慶觀現場調研並就管理和設施不足問題進行了安排[10][11]

真慶觀在道教重要節日均會舉辦大型法會,此外在臘八節等影響範圍較廣的節日還會與社區、公益組織等一同籌辦施粥祈福等相關社會性活動[7][12]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考書籍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