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區(德語:Gau,複數:Gaue)[1]德語中的行政區劃單位,最早於中世紀時期使用,類似於英語中的納粹德國於1938至1945年間採用大區作為一級行政區劃單位,以取代傳統的聯邦州(Länder)。

神聖羅馬帝國於1000年的部落公國和大區

納粹德國

Thumb
納粹德國行政區劃(1944年)
Thumb
納粹的大區變化

大區

Thumb
大區

納粹黨在1920年代使用大區作為納粹黨的地方區劃單位。1926年5月22日根據納粹黨法令,大區成為了納粹黨的主要地方區劃單位,地區領導人稱作大區長官。最初的32個大區的部分邊境與邦和普魯士省份重合。

1934年,德國各州的政治勢力被削弱。1938年時,德國被分成了30個大區,此時大區成為了德國實際上的行政單位,納粹黨的大區領導者也具有相當大的權力。

More information 中文名, 德語名 ...
中文名 德語名 首府 轄區
巴登 Baden 史特拉斯堡 巴登共和國,1940年起接管法國上萊茵省下萊茵省,即阿爾薩斯
拜洛特 Bayreuth 拜洛特 巴伐利亞自由邦上弗蘭肯上普法茨下巴伐利亞地區,1939年起接管捷克(波-摩保護國)西南部的德意志人聚居區領土
杜斯多夫 Düsseldorf 杜斯多夫 普魯士自由邦萊茵省的杜斯多夫行政區南部
東普魯士 Ostpreußen 柯尼斯堡 普魯士自由邦東普魯士省(除西普魯士行政區),1939年起接管波蘭共和國的華沙省北部(齊辛瑙行政區),1941年後實際管轄比亞韋斯托克
東漢諾威 Ost-Hannover 呂訥堡 普魯士自由邦漢諾威省施塔德、呂訥堡行政區
黑森選侯 Kurhessen 卡瑟爾 普魯士自由邦黑森-蘭秀省卡瑟爾行政區,得名於舊黑森選侯國
科隆-阿亨 Köln-Aachen 科隆 普魯士自由邦萊茵省的科隆阿亨行政區
埃森 Essen 埃森 普魯士自由邦萊茵省的杜斯多夫行政區北部
弗蘭肯 Franken 紐倫堡 巴伐利亞自由邦的中弗蘭肯地區
大柏林 Groß-Berlin 柏林 普魯士自由邦的柏林市
哈勒-梅澤堡 Halle-Merseburg 薩勒河畔哈勒 普魯士自由邦薩克森省梅澤堡行政區
漢堡 Hamburg 漢堡 漢堡自由漢薩市
黑森-蘭秀 Hessen-Nassau 美茵河畔法蘭克福 普魯士自由邦黑森-蘭秀省威斯巴登行政區,以及黑森人民邦
科布倫茲-特里爾→莫瑟爾蘭 Koblenz-TrierMoselland 科布倫茲 普魯士自由邦萊茵省的科布倫茲特里爾行政區,1941年接管盧森堡領土,並更名為莫瑟爾蘭大區,得名於境內莫瑟爾河
馬德格堡-安哈爾特 Magdeburg-Anhalt 德紹 普魯士自由邦薩克森省的馬德堡行政區,以及安哈爾特自由邦
下弗蘭肯→美茵弗蘭肯 UnterfrankenMainfranken 維爾茨堡 巴伐利亞自由邦的下弗蘭肯地區,1938年起更名為美茵弗蘭肯大區,得名於境內美茵河
邊疆選侯→勃蘭登堡邊疆 KurmarkMark Brandenburg 柏林 普魯士自由邦的勃蘭登堡省,以及波森-西普魯士邊區中部,1939年更名為勃蘭登堡邊疆大區,得名於舊勃蘭登堡選侯國(原爵位為侯爵,直譯為邊疆伯
麥克倫堡 Mecklenburg 施威林 麥克倫堡-施威林自由邦,以及麥克倫堡-施特雷利茨自由邦,1934年合併為麥克倫堡州
慕尼黑-上巴伐利亞 München-Oberbayern 慕尼黑 巴伐利亞自由邦的上巴伐利亞地區
波美拉尼亞 Pommern 斯德丁 普魯士自由邦的波美拉尼亞省,以及波森-西普魯士邊區北部
薩爾-普法茨→威斯特馬克 SaarpfalzWestmark 薩爾布魯根 巴伐利亞自由邦的普法茨地區,以及薩爾地方,1940年起接管法國莫瑟爾省,即洛林,並更名為西部邊疆大區,得名於位置在德國本土最西端
薩克森 Sachsen 特雷斯登 薩克森自由邦
西里西亞 Schlesien 布雷斯勞 普魯士自由邦的西里西亞省,以及波森-西普魯士邊區南部,一度分割為兩省,1938年恢復,1939年起接管波蘭西里西亞省領土,1941年再次分割
上西里西亞大區 Oberschlesien 布雷斯勞
下西里西亞大區 Niederschlesien 卡托維治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 Schleswig-Holstein 基爾 普魯士自由邦的石-荷省,以及呂貝克自由漢薩市,1937年呂貝克併入石-荷省
南漢諾威-賓士域 Südhannover-Braunschweig 漢諾威 普魯士自由邦漢諾威省的漢諾威、希爾德斯海姆行政區,以及賓士域自由邦
士瓦本 Schwaben 奧古斯堡 巴伐利亞自由邦的士瓦本地區
圖林根 Thüringen 威瑪 圖林根州,以及普魯士自由邦薩克森省的艾福特行政區
威悉-埃姆斯 Weser-Ems 奧登堡 奧登堡自由邦不萊梅自由漢薩市,以及普魯士自由邦漢諾威省的奧里希行政區,得名於境內威悉河埃姆斯河
西法倫-北方 Westfalen-Nord 明斯特 普魯士自由邦西法倫省明斯特棉登行政區,利珀自由邦,以及紹姆堡-利珀自由邦
西法倫-南方 Westfalen-Süd 波鴻 普魯士自由邦西法倫省阿恩斯貝格行政區
符騰堡-霍亨佐倫 Württemberg-Hohenzollern 史特加 符騰堡人民邦,以及普魯士自由邦的霍亨索倫州西格馬林根行政區)
Close

帝國大區

1938年,隨着納粹德國兼併的領土英語Areas annexed by Nazi Germany不斷擴大,納粹德國將新兼併的德語區劃分為帝國大區(Reichsgau),這一單位既是納粹黨分區也是國家行政單位。

新的帝國大區系統在德奧合併和合併蘇台德地區後被建立起來。根據《慕尼黑協定》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南方地區也被讓與德國,但由於該地區並非蘇台德地區的一部分,因而被劃入奧地利北方的帝國大區。 1939年,納粹德國在獲得了從波蘭兼併的領土以及但澤自由市後,瓦爾特蘭但澤-西普魯士兩個帝國大區在前波蘭東部領土與但澤走廊上被建立起來,餘下的部分被兼併領土則被劃入大東普魯士西里西亞兩個帝國大區。

More information 中文名, 德語名 ...
中文名 德語名 首府 轄區
克恩頓 Kärnten 克拉根福 奧地利聯邦國克恩頓州,以及蒂羅爾州東南部飛地,1941年起接管南斯拉夫王國德拉瓦河省西北部(上克雷恩
下多瑙河 Niederdonau 克雷姆斯 奧地利聯邦國的下奧地利州布爾根蘭州北部,以及捷克(波-摩保護國)南部的德意志人聚居區,得名於境內多瑙河
上多瑙河 Oberdonau 林茨 奧地利聯邦國的上奧地利州,施泰爾馬克州西北角,以及捷克東南部的德意志人聚居區,得名於境內多瑙河
薩爾茨堡 Salzburg 薩爾茨堡 奧地利聯邦國的薩爾茨堡州
蘇台德蘭 Sudetenland 賴興貝格 捷克北部的德意志人聚居區,得名於蘇台德山脈
施泰爾馬克 Steiermark 格拉茨 奧地利聯邦國的施泰爾馬克州主體,以及布爾根蘭州南部,1941年起接管南斯拉夫王國德拉瓦河省東北部(下施泰爾馬克)
蒂羅爾-福拉爾貝格 Tirol-Vorarlberg 因斯布魯克 奧地利聯邦國的蒂羅爾州主體,以及福拉爾貝格州
維也納 Wien 維也納 奧地利聯邦國的維也納州,以及下奧地利州環繞維也納州的一圈領土(大維也納),以此建立的大維也納成為了納粹德國面積最大的城市。
但澤-西普魯士 Danzig–Westpreußen 但澤 普魯士自由邦東普魯士省的西普魯士行政區,波蘭共和國濱海省,以及但澤自由市
瓦爾特蘭 Wartheland 波森 波蘭共和國的波茲南省羅茲省,得名於境內瓦爾塔河
Close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