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直腸(古稱廣腸[1]),是人的消化系統的一部分,是腸的最後一部分,位於肛門的前面,其作用是積累糞便。當直腸中的糞便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向大腦通知這個狀態,以便排便。

解剖學
直腸約長15至30公分,其中最下面的4公分已經屬於肛門了。這部分與上面的直腸之間的區分僅在於其位置:肛門部分深入骨盆底。
直腸的末端由內外兩層括約肌組成。內括約肌由平滑肌組成,因此不受中樞神經控制,外括約肌由骨骼肌組成,可以受意識支配地收縮或者擴張,對排便有重要作用。直腸周圈還有一層恥骨直腸肌。
直腸與大腸的基本功能在於回收糞便中的水份。直腸還有在排便之前收集糞便的功能。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